直接呈现与推理 ——兼论明心见性

珠峰大本营,2017年8月

点击播放音乐


直接呈现与推理 

——兼论明心见性

 

作者:任毅飞 

首发公众号:matrix_2014

 

 

     今年以来,和MATRIX核心群的小伙伴们一起持续学习《大圆满教法》、《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法教,一些想法都在讲解里及时呈现了,就较少写作。讲解的内容比较琐碎,也比较细致,以后看情况再分享给大家。


近几日较为清闲,就再来摆点龙门阵(四川方言,闲谈之意)。


友情提示:本文非常重口味,且很长,约10000字,写了两天。请读者有个心理准备。我似乎在挑战文字表达的极限,自己写的,自己读,同样累。如果你愿意看下去,可能会精神错乱,以及各种不适,我不负任何责任。你愿意看下去,即表示你完全清楚,并自愿承担可能导致的任何后果。


今年六月份,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交流一些修行方面的话题。这位朋友是一位中医,造诣颇深。我问她,如何看待某位在中医领域很受欢迎的老师,她说,那位老师还用到了推理,没有直接呈现。尽管我对医学没有深入研究,但我想基本听懂了她的话。简单地说,这个推理就是通过阴阳表里辨证,判断出病因,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当然能精通此道,也非常人。本文今天不是讨论医学,只是这个朋友的观点,“推理与直接呈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刚好,近日看到一些朋友在交流佛法的时候,说法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没有任何问题,但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还是欠那“末后一句”,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证入”。回想其自己的修习历程,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于是乎,我决定把这个阶段的形态呈现出来,以期为同修们做个镜子。

 

不过丑话必须说到前头,借用康哥的说法就是,老僧今天不惜眉毛落地,给大家表法,这个声明非常重要。至于什么是眉毛,我后面会讲到。如果你知道什么是眉毛,后面的可以不用看了。

 

先来看几个案例,是随机的对话实录。括号里的备注是本文写作时候所加。看不懂先不用管,留个印象就好。


1

无明从何而来?


阿兰: 请教师兄,无明从何而来

阿行:既无明,则无处从来。若知有处从来,还称“无明”吗?当名“有明”才是。 (推理)

阿兰:自性本清净,因何染无明? 堕入六道轮回前,是什么?

阿行:自性本清净,不觉起无明。 (推理)

阿兰:不觉,何来?

阿行:不觉何来,答案在仁者处。仁者自省,早上不觉醒来,不觉来自何处?

堕入六道轮回前,是什么?答:是六道。(推理)

阿飞:@兰若花雨 落井  @行者 下石。直接呈现后的推理)

 

2

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



阿荣: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

阿飞: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以缘起直接呈现)

阿荣:告诉个屁!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此问一出,即是入魔。 (推理)

阿飞: 只会做广告 (直接呈现指谬,阿荣是贼喊捉贼。)

 

3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



阿慧:有一位研究经律论的三藏法师,问大珠慧海禅师道:“请问吾人本性真如到底变异与否?”

  大珠禅师:“会变异!”(推理)

  三藏法师:“您错了。”

  大珠禅师:“你有没有真如?”(推理)

  三藏法师:“当然有。”

  大珠禅师:“如果你说真如不变动,那么你一定是个平凡的僧人。你难道没有听过真的修道者,可以转三毒贪瞋痴为三学戒定慧,转六识成六种神通吗?转烦恼成菩提,转无明为佛智吗?如果你说真如无变异,你就是外道!”(推理)

  三藏法师语塞,认输说道:“这么说来,真如就有变动了。”

  大珠禅师:“如果说真如有变动也是外道。”(推理)

  三藏法师:“您刚才说真如有变动,怎么现在又说不变?”

  大珠禅师:“如果您清清楚楚地见到自性,就会知道真如和万物的关系,您说变也是,不变也是。如果你没有见性的话,说变也不是,说不变也不是,如今一听人说真如会变动就做变的解释,又听说不变就做不变的解释。你怎能称为杰出的三藏法师?”(推理)

  三藏法师听后非常惭愧地说:“禅,真是深不可测!”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是动,也不是静;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不是一笔胡涂帐,这是禅的一统天下!(推理)

 


阿飞: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半只眼。不仅如此,整个佛法,都是半只眼。

阿娜: 半只眼?什么意思

阿飞:@阿娜,加上你这半只,就凑一整只了。(直接呈现的推理)

 

4

吃茶去



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案例引用完毕。


如果你要完全看懂我在说什么,有一个前提,你必须能够完全理解(或领悟)“吃茶去”这个公案。如果能够彻悟一个公案,那基本上其他的公案也都有个下手处。


要讲清楚这个公案呢,我就还要死点脑细胞了。读者诸君,你可能要死掉更多的脑细胞,而且能否理解这个真的只能靠缘分了。你能看到我这个文章,缘肯定是有了。有没有份,就看你的造化了哦。


很不好意思地说,诸位还记得鄙人2014年那个正版开悟》么?(点击标题打开)。那篇文章里大部分都是嘚瑟,我得承认。从小我就希望得到认可,练个毛笔字,写好一篇就让爸爸看,爸爸一说写得好,我就高兴。上中师时候,有心理学课程,学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讲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我一看,真是啊,别人一夸我就很有成就感,就喜悦就开心。所以骨子里,我就想着如何抓人眼球。《正版开悟》的写作,也是如此,捡着什么宝贝都拿出来炫耀一下,只是这次炫的是开悟这个宝贝。话说回来,除去炫耀的浮华,那个文章也并不是全无用处。


如果精简下,那个文章只剩下五个字。


正在发生的。


请注意,从2014年到现在,我自己也在不断磨练中,不管涉猎到宗门还是教下,但这个磨盘的圆心从没变过。


磨心就是:


正在发生的。


很多人的习惯的表达是“当下”,但对我任毅飞来说,“当下”并不能给我任何作用。“正在发生的”,反而能让我回到当下。很拗口吧,就是这样子。

 

什么是正在发生的?这里才是正在发生的)


请注意上面的文字这里”,它示现着“正在发生


什么不是正在发生的?这里才不管是不是,毫无压力的发生着


以上的要点在于,当看完“什么是正在发生的?”这里已经开始起“第二个”念头了。这里“不得不”的第三个念头了


当看完“什么不是正在发生的?” 这里已经开始起“第二个念头”了。


“这里”“不得不”的心相续。


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那以上的问题,就是“境”“缘”。但是呢,在“生”、“应”的时候,“生”“应”就是蓄势待发的“境”“缘”。


你可能会急着问:“前面”的“境缘”呢?(很明显在这儿发生嘛!)


如果你对心相续完全没有觉察,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就会掉入轮回之中。


现在再来看赵州茶的公案。


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此间”是指“正在发生的”,毫无疑问,学生听到问题的同时即是“正在发生的”。如果学生大胆一点,一耳光打给赵州脸上,是不是也让赵州到了“此间”呢?但是,如果学生把此间,当做这个房间,就是着相了,时空就出来了。)

 

答曰:“曾到。”(这个学生果然就掉到房间里了。禅宗公案对话里,很多时候问牛答马,其实都是在变着法子,表达“正在发生的”,而这个正在发生的,既是遇缘而生,马上又是对方的缘,所以你来我往就可以玩个参禅的游戏。禅宗里把回答对方的话叫“下转语”。之所以转,是可以承上启下,是活的。)

 

师曰:“吃茶去。”(赵州知道学生的状况了,一句吃茶去,让学生无法顺着语意走下去,就是赵州的直指心性。学生听到赵州的“吃茶去”愣头瞬间,其实是学生的第二念了,学生的第一念是“吃茶去”


后面的都类似,就不用解释了。

 

好了,读者朋友们,现在该我问你了,你来自哪里?

你的答案:__________

 

不知道你是否错过。


现在公布正确答案为:“你的答案。”


为啥呢?


呸!


不会再问了吧。


好了,我还要告诉你一个最大的秘密,我刚才对赵州茶的解释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你的答案:____________


呵呵,估计你都会抢答了,我就不公布正确答案了。

但,我知道你肯定是错的。


正确答案其实是:“我知道你肯定是错的。”

 

现在该解释下文章开始说的,眉毛落地。


刚才的讲解里,我们说到的“缘”就是“眉毛”,我们用肉眼看风景时,从闭眼到睁眼的过程里,眼皮带着眉毛先动,然后是眼珠露出来看事物。而我们触缘的时候,用眉毛来比喻第一机,眼珠比喻第二机。

 

那为什么说眉毛落地呢?


这里就意味深长了,可以说,能真正体悟到眉毛落地,才算是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眉毛。眉毛,就已经着相了。落地,就是怕你听不到着相的意思,就说眉毛落地,实际上落了两次地。


眉毛本身就是落地的。落在哪里呢?落在眼珠上了。眼珠呢?我的妈呀。

 

对,落在“我的妈呀”这里了。然而,“心相续”的强大惯性正在让你离开“这里”


切记切记,“眉毛”和“眼珠”都是比喻,“缘境”和“应生”,也是强名,他们全不可得。


我说“他们”本就是多此一举,再“全不可得”,就是此地无银了为何还三百两?


说一句缘,说一句眉毛,就是硬生生地把强名拟作实在了。


但因为表达的需求,为了让你能明白,就加了一个眉毛落地,就说了仗境方生。同样地因为表达需要,我们文章题目强名了,“直接呈现”和“推理”。


实际上来说,识得眉毛的时候,就是落地之时,这虽是第二机,但这是直接呈现的顶峰,作为人能够证悟到的顶峰,不可再越一寸。当然,我清楚这是着相的表达,你要说是错的,我完全同意。当然也可能我会给你一耳光。


不,确实是错了,因为这里,恰恰是可以修行的起点,到这里才能可体证到“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才可以随缘了业,清净业障,直到通体透明,尘尽光生,蛇结自解,稳坐归家。而之前呢,你都成了种子的炮灰。


然后呢,都往生了,还然后个铲铲。


如果你还问然后,我许你再卵生胎生一遍。你会选一个能代表你欲望和执着的爸妈,再次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新的轮回。但是做人还是做马,全看你的造化了。为什么我们要感恩父母呢,因为他们让你获得了这个修行的机会,你本无形无相,却经由他们化为人形,干嘛来哦?旅游吗?不是的!是来修行的,来消业障的。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否则,我冒险地说一句,否则,你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你不精进修行,不清净业障,那么轮回是必然的。

 

好像扯远了。


禅宗公案,难解之处,就在于直接呈现,扬眉怒目嬉笑棒喝都是度人之善巧。如果你用意识心去解读,纵然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然而还是违背祖师心意。


我们回到文章最开始的案例里,抽取片段解读之。

1

无明从何而来?


阿兰: 请教师兄,无明从何而来

阿行:既无明,则无处从来。若知有处从来,还称“无明”吗?当名“有明”才是。 (推理)

阿兰:自性本清净,因何染无明? 堕入六道轮回前,是什么?

阿行:自性本清净,不觉起无明。 (推理)

阿兰:不觉,何来?

阿行:不觉何来,答案在仁者处。仁者自省,早上不觉醒来,不觉来自何处?

堕入六道轮回前,是什么?答:是六道。(推理)

阿飞:@兰若花雨 落井  @行者 下石。直接呈现后的推理)


 

在这个对话案例里,答者都循着问者的足迹在行走,答的也还不错,但不可能干净抽身,对问者实无帮助。也许我们听习惯了一个词,叫方便说法,但是,方便说法,只有具备直接呈现的能力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的方便。因为那个方便里,有实证的现量。只有实证的现量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否则只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当然,昏昏昭昭的缘分不见得就不好。为什么呢?直接呈现的人,那是真随缘,随的是自在的缘;而昏昏昭昭随的是轮回的缘,轮回的缘嘛,必然情投意合。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是我优乐美,呵呵。


在公案里,较多时候,会看到问牛答马的情况。

比如:


僧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赵州不假思索地立即答以“庭前柏树子!


毫无疑问,这就是直接呈现的最高表法。若赵州像金刚经那样地啰嗦一个“祖师西来意,非祖师西来意,是名祖师西来意。那就是葛藤一堆了。如果从直接呈现的角度来看 ,整部《金刚经》还抵不上一句:庭前柏树子,或是吃茶去。这就是禅宗的凌厉和高妙。


为了避免葛藤的纠缠,禅宗公案的祖师门都习惯摘下帽子说话,意思是,避免语意的承接,避免意识心揣度。因为毫无疑问,语意的承接必然落入意识心智之幻境中。


案例:

 

阿飞:拖死尸的是谁?

阿荣:殡葬车司机。

 

这样子就是掉到语意里了。但是仅凭一两句还不可以下结论,这个要看对方是真实脱了帽子再戴上的,还是从来没有脱过帽子;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从来没有脱过帽子,却模仿脱帽子的话(狮子居士把此叫做学几句出格的话,康哥把此叫做猜个两片舌)也就是说呢,有的人为了学习禅宗,形式十足,却忘记了参禅的真实目的,如果为了争个胜负,忘记反观自心,那是舍本逐末了。参禅打机锋仍然是一个工具,是一个下手处。如果没有带来真实心性的磨练,那是需要警惕的。

 

说到语意承接,宋代诗人释法薰曾有偈颂: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不承言,不滞句,
虾蟆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

 

其中“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这就是我们人类的通病,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学习的就是承言和滞句,这是轮回的必修课。若不这样,六根如何偷心,我们又如何把自己感动得落泪呢?

 

梵天、露柱,对应之前说的眉毛,缘


蛤蟆,灯笼,对应“应、生”(正在发生的)。但要随时回光返照,这些都是比喻,实际上全都不可得。

 

所谓返照,你只需要注意到:


你此时此刻的缘在我的这个文字上:唵嘛呢叭咪吽。这就是六字大明咒(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的密意(密宗的修法)。


你的缘在这里:阿弥陀佛。这就是无量光佛的密意(净土宗的修法)。


你的缘在这里:呸!这就是大圆满法教的密意。


你的缘还在这里:吃茶去(禅宗的修法)。

 

你一定会遇缘则应”,咒语“结束后”就是你“成佛”的时刻,在这里你和三世诸佛同一个鼻孔出气,你拉粑粑都是佛行。


如果你要练习打坐,那么坐下去那一刻,就是你成佛之时。


到这里,就能理解,宗门和教下实为一家,八万四千法门实为一门(无门)。


而次第的修习,就是以脱帽后的果地为因,倒果为因,熏染慧根,等到根尘脱落菩提花开。粗略地说,先净化业障,再看造化了。次第修习的法教都是基于空性的法身直接推论出来,再根据众生根基因材施教,千变万化。虽然是戴上帽子的,但因为是脱帽的内核,所以非常精准有效。第一个直接的强有力推论就是深信因果。如果本文不能让你见性,那么你深信因果就对了。


而宗门是直取无上菩提,再悟后起修。这个时候就会看到教下次第之精准,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转身有力,直到打成一片。

  

为了让诸位加深印象,再举个例子,你到我这里做客,我们见面握手。

 

我伸出右手,你伸出右手,然后握在一起。全程无语。


我伸出手的时候(这个发生名为“性”,但显化为伸手的相,名为“在性显相”。注意:发生的是“伸手的动作”,这个发生名为“性”,这个伸手的呈现名为“相”“性、相”均是为“伸手的动作”这个空中楼阁上的强制标签。任何其一均可指代另两者。只是应用语境、时机和侧重点有不同。悟前为“相”,悟后就叫做“性”。当然这个还有许多别名,此前我有文章对此梳理过。

 

这个行为发生的同时,你是完全被动地看到这一幕(你看到的是相。当你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伸手”之“缘”已经结束【性不可见】,实际呈现的是你在伸手,此为第二机,识得即是佛行。【可以叫做,一脚踏空或是脚跟点地】),“脚跟”以“相”呈现,复现“性”。若迷相即堕轮回。“相”也不可见,因为脚跟已经点地。此为“在相显性”),如果你还在思考其他的事,铁定是三机之后,全是葛藤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性、相皆不可见,不可得,此二者依“正在发生的”(也可以叫做脚跟)而强名之,此为“性相一如”。“正在发生的”也不可得。一荣俱荣,一损惧损。


如果用法身,报身、化身的描述,可以这么对应起来。

性即法身;正在发生的是报身,相即化身。


哎,这旱地里行船,真累。


这个握手的案例,其实就是拈花微笑之密意所在。到这里就可以说无修无证,一切现成。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如果以《楞严经》的描述就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些文字,除了印心之用,再无任何用处。而且呢,这样的描述正是我本文要说的关键,即使你能对这些佛经倒背如流,但仍可能是门外汉。因为 ,这样的文字,可以通过“推理”得出来。也就是在你没有真正证入的时候,你通过修学完全可以说出类似的话。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现在看过去几年的文字,如果单看见地,大部分看上去都没什么漏洞。但我自己活的滋味儿,我自己的受用程度,我是知道的呀。而且,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最浮躁的时候,恰恰是我人气最旺的时候。关于这个,还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话题来说。而那些正确的见地为什么受用有限,因为推理的存在,不彻底,不是直接的呈现。甚至可以说,不彻底,就是错误的,葛藤不论大小,都是葛藤。

 

别忘记了,握手一事,我是举个例子。你应该随时回光返照,不要代入感太强。最起码,当我说举个例子的时候,我就开始骗你了,你要警惕。

 

再回过头来看第二个例子:


2

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



阿荣: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

阿飞: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以缘起直接呈现)

阿荣:告诉个屁!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此问一出,即是入魔。 (推理)

阿飞: 只会做广告 (直接呈现指谬,阿荣实际上是贼喊捉贼。)

 

离开意识、离开作用如何认识体证自性?——此问一出,即是入魔。对不对?当然是非常正确了。但这即是我说的推理。最关键的是,问者根本不能识别出“让我轻轻地告诉你。”这样直指心性的回答(此答已经完全覆盖了“此问是入魔”的意思)。问者不能识别出,所以才说“告诉个屁”。实际上,这样的推理也是非常难得的,是非常好的见地。但这仍然是陷入独影境的陷阱里。尽管问者也在说是入魔,但推理出来的魔,并不能真正被抓到,更不能降服之。

 

这样的推理而来见地是广泛存在的,甚至于影响比较广的某某仁波切,我如果要说出他的名字可能会遭到炮轰。他们的见地可以说99%都是非常精准的,光辉四射,但是某些状况下,一些很细微的情况下,会显出漏洞,造作会冒出头来。对于此,仁波切本人也是坦陈的。推理来的见地和直接呈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推理来的见地可以通过刻意起用,但不能断轮回,用处有限。不过,推理来的见地,也有熏习的作用,这个过程本身会是助缘。时机成熟,也可能完全放手。但是呢,推理来的见地即使再正确,那仍然是想蕴之物。


那么分水岭即在于,是否真的脱下过帽子,是否真的眉毛穿过鼻孔。是否真的会这“末后一句”,是否真的会“吃茶去”,是否真的会“庭前柏树子。”


但还是有必要强调,本文举呈的案例,也仅限于文字上的呈现分析,并不能确定当事人本身的实际状态。为啥呢?本文开始就是眉毛落地故。

 

再看一例:

 

阿飞:我是碰瓷儿的,如何是好。

康哥:打掉牙齿放进耳朵里。

 


大概就是这样。这样的呈现就是真实地脱下过帽子,用了推理的表达。推理中存有直接的痕迹。这样的情形下,承言也不会丧,滞句也不会谜。这里只和现量有关,而所谓的比量,不过都是想蕴之物,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已。

 

再看一个脱帽之后带帽的案例:


阿飞:贵在不死心,坏在不死心。成也萧莫,败也萧莫。

康哥:是非成败转头空,死心塌地时如何?

阿飞:再转头一次。

康哥:贵在不死心,坏在不死心。成也萧莫,败也萧莫。

 

 

从语言上看来是承言了。第二句承接了第一句,第三句承接了第二句。但只是不避讳帽子而已,时机成熟就会转头露出真面目,在这个案例里,康哥是明眼人,当然心领神会,再无纠缠,用极其幽默的方式玩笑了阿飞,并在最后止语归寂。

 

再看转头露出真面目的案例。

 

超哥:打瞌睡作么?


阿飞:我有闹钟。(语言看来完全是承接了上句话的意思,有闹钟,不怕睡过头嘛)


超哥:我替你捏把汗 (捏把什么汗?因为语意中的承接,可能阿飞还是意识心做活计。)


阿飞:不好意思啊,吵到你了。(这里转头露出真面目,直接告知对方,我站的位置在哪里。我是你的“缘”,我是你的帽子,我是你的“性”,我是你的命根子。我是让你下地狱的刀,也是活你的剑。宝剑在手,则全世界都已涅槃。)

 

再回头看案例3,仅摘录部分。

 

如果您清清楚楚地见到自性,就会知道真如和万物的关系,您说变也是,不变也是。如果你没有见性的话,说变也不是,说不变也不是。


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是动,也不是静;变而不变,不变而变;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不是一笔胡涂帐,这是禅的一统天下!

 


拟意即乖,乖上长草,是什么东西?


这些全都是推理。但不排除是脱帽后的推理,这个只有当事人知道。


禅宗的要求是出言即归宗。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写出一本《金刚经》来,但未必能真实起用。注意哦,不是说你解释金刚经,是你写出《金刚经》。

 

  这方面,康哥是表率。我曾看过他的一个表达,“东边才出,西边全收。”当时,我是震撼到的。片片雪花不落别处,也没有“全收”之彻底和果决。受其激励提点,机缘成熟,我才写作此文。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应的学人在关键时候借得一臂之力,我趁机攒点人品积点福德。

 

  但同时,我要说明的是,本文有言在先,眉毛落地之语。如果留下一丝一毫之意思,那都是我的罪过,你一定要超度我飞娃呀!

 

  回到文章开头,是从一位中医朋友的启发开始这篇文字的。那么对于医生来说,直接呈现的又是如何?我摘录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明对医家之境界评述,相信各位能看得明白。

 

   神医者,先天之学转生杀,夺造化,和阴阳,调五行。后天中培育先天,假身内保真身,采大药三品,除历劫病根,神明默运,推己及人。所谓有用中无用,无功里施功。如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抱朴子、华佗、孙思邈其人者。以上圣贤,皆有实学,先治已而后治人。所以药到病除, 邪气退而正气复,起死回生,得心就手也。    

 (直接呈现的谓神医  笔者注)

 

 人医者,后天之学全在五脏上用功夫,草术上用心思。虽明的三关九候、七表八里,仅可医的应生之人,医不得应死之人;医得后起病,医不得根本之病;复得后天之气,复不得先天之气;治得有形之病,治不得无形之病。如仲景、叔和、河间、时珍其人者。以上数人,俱皆虚学,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人,是舍己从人,顾外失内。所以有效不效,此其所以为人医也。  

 (推理而来谓之人医  笔者注)

 

 尔近日医道,不知神医之道乎? 抑人医之道乎? 果是神医之道,则治己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人我共济,遂心运用,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既已眉毛落地,不妨再扯点葛藤。


上面刘道士的评论里,大名鼎鼎的张仲景、李时珍都躺着中枪了,被刘道士唤做人医也。如果仅看效果来说,他们也都是何等角色,覆杯而愈是小儿科,没准还能把什么绝症给你治好了。也许我们现今社会里,通过中医手法搞定了你的很多大病。这完全没问题,你说把死人医活了,我都相信。然而,修行却不是这么回事,就算你死而复生了。但修行上来说,你还是个死人。


  热衷各种医术最大的副作用可能在于,你体验到了中医的好处,尝到了甜头,更加执着身体。这就是医得后起病,医不得根本之病,在身体这个问题上,如果把你的生命是以父母生你为起点,长命百岁当然是很好的事情。而以“无始以来”为起点的话,肉身的年龄就不在评价体系里了。


注意,我并不是反对保持良好的身体,也不是反对有病应该医治。相反,我提倡的是你应该且必须去医病。但顺序应该是先医根本之病,再医后起之病。根本之病,难治;后起之病相对容易。一旦我们肉身疗愈,就应该迅速调头到根本之病上来。我们的各种中药,是治疗肉身之病的道具。而身体,是治根本之病的道具。切莫颠倒,切莫本末倒置。不要修整了一辈子道具,却从不让他派上用场。


而根本之病,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业障,染污,这些医治完成就可以复得先天之气——法身慧命。能干得了这个活儿,就是刘道士说的神医也。复得法身慧命之后,我们才有了照顾肉身的正见。留着肉身用来修行,清净业障。当然肉身最终会消亡(不用证悟空性,你也同意的吧),这也是清净业障的一部分,因缘生,因缘灭,春去秋来又一春。你摸摸你的脸,对吧?你披着人皮,又来到这个世界了。


肉身的昙花一现,只是让你脱离六道轮回。而你若证得法身,肉身同时就已入得大梵天。如果有一丝毛发在,保准你还在六道轮回中。你问我,那高僧大德的舍利子是怎么一回事呢?那虹光身成就后留下指甲盖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我就告诉你吧,滚!


龙门阵摆到这里,算和各位结个缘。如果你有需要,我将尽己所能,为你答疑解惑。所谓尽己所能,就是做点能做的,做不到的坚决不做。再顺便打个广告,我还有一个商业计划。如果你有兴趣了解,见下面链接,文中第三部分。

“正版开悟”重现江湖, MATRIX商业计划全新启动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这是什么?


滚!


这是我希望你给出的回答。


这样你就把任毅飞超度了。


不过,我马上就会给你接生:欢迎猴子出世。


然后呢,你道个什么?答得出来,你就是猴子。答不出来 ,更是猴子。如何是好?





打赏专用







   这是一个广告   

如果你想就在今生

了脱生死轮回

可以看看这个广告

我不是和你开玩笑

我是认真的

……

MATRIX商业计划

 动中修行的方法是把生活中的任何境遇都转为修行之用。直接利用境遇特别是烦恼中蕴含的智慧,从烦恼中借力,量身定制自己的的戒律,在因果上细致抉择,随缘了旧业的同时,不再造新殃。

本计划融合了禅宗、大圆满等许多教法的精华,集次第与顿悟为一体,不同基础的修行者都可以获得较为对机的指导。但重点偏向于,发愿就在今生了脱生死轮回的修行者。

详情点击


“正版开悟”重现江湖, MATRIX商业计划全新启动


另一个广告:(我业余做的一点小生意,点击打开)   

  纯天然乳胶床垫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打开):

与萧莫师兄论宗门传承(推荐)

任毅飞访谈:以生活为师 (推荐)

因果、完整地觉受苦和根本的出离心(推荐)

任毅飞:知道烦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再以这一辈子为活着的单位

开荒者 (推荐)

我还有烦恼(推荐)

火车开往深圳

四季轮回 

攀援与证明 (推荐)

秩序


长按扫描关注公众号



关于MATRIX

Matrix 是一个以“开悟”、“生命真相”等为核心话题的公众平台,平台内容以原创为主。更多地,是任毅飞和朋友们对真理探索之路上所做的笔记,作为一个并没获得完全解脱自在的人,所言内容均有局限,仅供参考,也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切勿照搬,切勿机械模仿,盲目相信,后果自负)


你永远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你就只是这纯然的觉知而已。觉知即是当下此念,你不可能知道此念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它在就是在了,不在呢?也是“不在呢”这一念在了。

               ————摘自任毅飞《两面镜子》


任毅飞微信:ryfweixin (请注明来由)
免费QQ群:62463022

微信公众号:matrix_2014

投稿/荐稿:ceo@chinapano.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MATRIX

发布者

任毅飞

修行路上的探索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