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飞按:
无意间读到《性命圭旨》一书,深感痛快,遂选载部分并简单注释之。
婴儿现形图
夫蝟螉之虫,孕蛟蛉之子,传其情,交其精,混其气,和其神,随物大小,俱得其真。
气穴法名无尽藏,藏包于窍窍包空。我问空中谁是子,他云是你主人翁
潜龙今已化飞龙,变现神通不可穷。一朝跳出珠光外,涌身直到紫薇官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感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任毅飞注: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之生意不可妄自卜度,生生还是无生,一念众生一念玄门,一念玄门一念众生。)
既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任毅飞注:一将功成万骨枯,众生苦乐悲欢总有尽数。)
李清庵曰: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上阳子云: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嗔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百万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憎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自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烦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晁文元云: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任毅飞注:克念越早越省力,克之于未发为进功,得之于已发为全功)
(任毅飞注:此婴乃三界明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乾户擘开光万里。翻身撞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宁书《刻《性命圭旨》缘起》,其曰:”里有吴思鸣氏,得《性命圭旨》于新安唐太史家,盖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而《性命圭旨》多赖唐皋所藏孤本得以流傅。《性命圭旨》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极盛,被三教人士视为三教修持圣典。
【天府论禅】线下课程将于2020年7月下旬在成都举行。报名及咨询添加微信:ryfweixin (备注:天府论禅 截止日期:2020-07-18),详情见以下链接之 产品 D 。
您还可以通过网站查阅本平台系列文章: nianfoshish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