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设计】
任毅飞摄影,2016年08月16日
背景音乐,点击播放
导读
1、拓荒者
2、错误的目标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3、十七岁的彩票
4、误会解除的经验
5、苦乐守恒定理
6、比喻
7、对话录:将轮回的因缘转变为解脱的因缘
(全文约6600字)
开荒者
从我记事起,老家农村就已经从“集体生产”过渡到“包产到户”了,“包产到户”就是把土地划分到各个家庭,自种自收,然后交掉公粮,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但有一个办法可以不交公粮,那就是开荒。开荒,一般就是从茅草丛生的土地上去拓展出一块庄稼地。先是要除草,翻地,还要用些草木灰等改良土地,以适合庄稼生长。小时候,在和大人们栽种和收割粮食的时候,对这样的开荒地,颇有几分厚爱。一般说来,这些开荒地都是一些边角旮旯,不太规整,面积也都较小,一般就三五平米。这些开荒地虽然不大,但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感觉。看着一块曾经只有杂草的荒地,长出了茂盛的农作物,着实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最近一些年,老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庄稼地空闲了,春节回到老家的山上,且不说当年的开荒地,就连当年大块的正地,也全都杂草丛生了。
生出野草和庄稼的,都是同一块土地。
未经训练的心智,犹如荒地里疯长的野草。开荒之后长出庄稼的过程,恰似禅定的训练。即使长出了庄稼,如果不去养护,那么野草也会趁机替补上位,而且野草的生命力如此之强,很快就会漫山遍野。
土地不会空闲,它要么长野草,要么长庄稼,它不会停止孕育。对于土地来说,不管是野草还是庄稼,都是它的杰作。
为了让这块荒地上长出庄稼,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拔草,而不能阻止野草生长。如果阻止了野草的生长,那么庄稼也会受到阻碍,因为孕育它们的是同一块土地。
对于想要种植庄稼的拓荒者来说,野草是需要摒弃的。然而拓荒者必须注意到的是,如果一块连草都不生长的土地,也不具备开荒的价值。
这就是烦恼与菩提关系。没有一个修行人,不是从“有烦恼”开始的,我们苦苦寻找烦恼的解决之道,然而,烦恼的最终根源,就在于“要摆脱烦恼”本身。在“想要摆脱烦恼”的这个目标之外,绝无烦恼存在。也就是,在烦恼之外,别无解脱存在。这是个伟大的发现!因此事情突然变得简单化了——我们必须和烦恼合伙,深入检视烦恼本身。此时,就经由烦恼,开启了解脱的大门。
如果你意欲挣脱烦恼,也就意味着抛弃智慧。不长草的地方,也不会长庄稼。野草长得旺盛的地方,土地肥沃,庄稼也会长得不错。因此可以说,大烦恼就是智慧之大显。智慧是隐形的,只有在有烦恼的时候,才可以一窥它的存在。
我们从从野草生长的地方,种出了庄稼。然而,种庄稼不是最终目的,这并不意味着解脱。这只是说,我们发现了土地的另一种可能性,它能生养万物,这才开启了智慧。
每一个念头都是珍贵的。没有毫无意义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让你涅槃而来。
错误的目标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知道修行到底是干什么,就是修行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豆花:
我现在对啥都不感兴趣了 只想探得真理。
任老师,从头脑开悟(道理都明白)到真正的开悟了悟,差什么?
任毅飞:
差一个「真正」。你说的道理都明白,其实是假的。不管你明白什么,那都是来欺骗你的。
豆花:
嗯,我想开悟,怎么做
任毅飞: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豆花:
我不怕复杂
任毅飞:
是消耗自我的过程。比如你说到在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满,不如意,你会试图找到一个万全之策,让自己满足,但是,会失败,无法真正安心下来,再次寻找,再次头破血流。
错误的目标,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所谓的开悟,不是说一下就像变魔法式的解决了你的问题。应该说,当你知道如何去面对,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叫做“开悟”而已。
“开悟”是发生在你面对问题之后,而不是之前。当你能够如实发现你一直在试图绕过的那些问题的时候,当你对那些曾经视而不见的问题的兴趣超过“开悟”本身的兴趣之后,才摸到了开悟的边边。
豆花:
我不是想解决任何问题,我就是想知道真相。
任毅飞:
你有问题吗?
豆花:
我觉得自己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感觉,只想知道真相
任毅飞:
对什么都无所谓?什么,包含真相吗?
豆花:
不包含。
任毅飞:
那你就尽全力去了解它。
错误的目标有很多。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听说开悟很牛逼,于是我就会尽全力去开悟。然后啊就“正版开悟”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悲壮历程,以及英雄壮举,会说开悟就是跳下悬崖,然后你就吓傻了吧?嗯,就是要这样的效果,不然就不能体现我的与众不同了。
可兜兜转转之后,自己的烦恼还在,哎呀妈呀,早知道开悟还是要处理这些问题,就不用开悟了吧。
一路上看过很多智者的书籍,有时候会为智者的见地深为叹服。看到上师的伟大和崇高,着急着就想成为他那个样子,比如想象着有朝一日也能著书立说,在高堂之上讲经说法。有时候,恨不得那些精到的见地都是自己说出来的。或者是,想着把把那些见地,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一遍,公布出来,类似于现在的说的“洗稿”。
前几天看到熟识的朋友要计划出书了,当时我心头一紧,心生嫉妒。我循着嫉妒往下看去,进而发现对于见地的抓取伴随着我修行的全部过程。一开始就想着要出一本修行的书,很遗憾,这是一个错误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修行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变成了知识的搜集者。
还有一个交往了好几年的朋友,在一年前突然不和我说话了,其本意是要在修行方面“逼我一下”,当时我难受了很久。后来我仔细梳理整个过程,如果是我能够一开始不加任何投射,不需要外在对我见地的认可,不神化对方,那么事情就会非常简单。而神化之后呢,事情的复杂度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赋予了对方权威感,就会去给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空间。如果对方是合理的,那么自己一定有什么不对,进而陷入对自己不满的僵局中。如果继续合理化对方的呈现,那么就延续了“神化”的错误目标,就会继续难受下去。如果回到源头,看到自己的攀援导致了权威的塑造,无论如何都应该自己负责,就不需要继续猜测对方了,对抗消失了。
经由此,我也看到“去逼对方成长”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甚至本身就是一个幻想。其中蕴含着一个基本的分裂,你和我是不同的,你应该按照我拟定的道路行走。
(后来我停止MATRIX商业计划,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其实无法帮助任何人。只要牵涉到收费,我就多少会带有点能帮到别人的想法,而这对于我是个障碍。注意,我不是说收费都是错的,而是发心上如果有偏颇,结果就不会圆满。)
我注意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类似的“别人的眼光”的案例,比如父母的眼光,旁人的眼光,他们怎么看待。如果我们已经在意了他们,他们的意见就会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去改变别人的看法,甚至去改变别人,这就是错误的目标。根源在于,我们是如何粘上“别人”的?
十七岁的彩票
十七岁,我读中师(中等师范)二年级。周末外出逛街,遇上一个现场开奖的彩票活动,我花了两块钱,买了一张,刮开一看,中了十元,当时可兴奋了!然后我又将这兑奖的十元钱买了五张彩票,再刮开,一无所获。
回到学校里,我一直在回想件事,以至于上课都走神。要知道,彩票现场的大奖有数万元呢!我想到,万一抽中了头等奖,我这么几年的学费都解决了,我也不用再穿爸爸的老式中山服了,还可以买回力的白球鞋……就这样一直想着,心中会有点小激动。因为这一切,都有可能实现,就是二元钱的彩票,刮开的那瞬间,就有可能实现这一切!我知道这是困难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就是这点微小的可能性让我魂不守舍——改变命运只要一下下,然后我就不用这么辛苦地读书了,多么具有诱惑力!
这是我记忆中,人生第一次次赤裸裸地面对金钱的诱惑。如果我没有到过那个彩票现场,我就不会魂不守舍。但是,只要我有金钱的匮乏感,彩票就会显像出我的那个匮乏。如果我没有深入这种匮乏,它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比如到了2015年的股市,这种事情再度上演。这个时候,赌注再也不是当年的两块钱,有时候一天有几十万的涨跌,整个人用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股灾不期而遇。最后,虽然亏了,但我还是一把清空,虽败犹荣,呵呵,金钱这个功课基本结束了。后来会遇到一些走在修行路上也在炒股的朋友,我说,你能不能明早开盘就清空你的股票,不管输赢。结果呢?我不告诉你。
之所以说金钱这个功课基本结束,是因为还有些事情在不断地暴露我对金钱的执着。不过一点一点去细抠,最后我有了惊人的发现。金钱欲,甚至性欲,都是不存在的!譬如性欲吧,我们通常把异性的性需求,认为是一种天生的需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拿掉我们的征服欲,控制欲,权威欲,被认可,被接纳,如此种种,“性欲”消失了!换种表达,并没有一个单纯的“性欲”存在,而是各种欲望交织在一起,在性上的显化而已。
去检视任何欲望,看到最后,都会看到那个推动欲望发展的底层空洞,欲望只是深渊显化的表象。
以下摘自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任毅飞:
对于性,我最近有了些觉察,从想要爱爱的时候就开始去观察,这个过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不看,我们通常会简单总结为性欲,可是深入看下去的时候,包含了征服欲,占有欲,控制欲等……这是能说出来的,这些杂糅在一起,就想找个妹子,去释放这些欲望。性本身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把欲望等投射在性上,这个时候就导致了追逐。所谓“戒”,我的理解是要看到这其中的贪婪和攫取。希望一个性的对象来臣服我的想要的性行为完成控制,这个部分,获得认可等等。所以,戒是一定的。不仅仅是性,我看下去,在人际关系,金钱关系等都需要戒。
譬如人际关系,我的经历来看,凡走得很近的人最后都会有一个疏离的过程,我们自身可能不太适应这个变化。变化是因为,我们误解了关系。在之前以为的亲密关系里加上了个人的投射、想象、期待,故事。所谓健康、正常的关系,就是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是泛指一切具备正知正见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戒的形式体现在,不攀援,不讨好,不攻击,少调侃。
譬如金钱关系,如果看下去,应该会看到厚德载物。凡是以小聪明,耍手段,投机取巧等获得的金钱,必定会交出去。
多数时候,我们的初衷为了挣钱而做事,但实际情况是,挣钱只是做事一个附带的显现而已。重点应该放在做事本身上,最好是忘记了赚钱,那只剩下做事。
误会解除的经验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译文: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物的时候发现了他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误会解除的经验,是非常贴切的。
当我看到朋友要出书产生了嫉妒之心,进而发现了自己对见地的抓取,解除了那个错误的目标,从嫉妒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
通过股票的亏损,看到了自己对金钱的执着,解除了直勾勾的只盯着金钱的目标,从亏损的抱怨中解脱出来。
经由烦恼的深入,我们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标本,我们也获得越来越多解放的体验。这样解放的经验增加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相信,存在完全的解脱可能性。
从最初着迷于开悟和神迹的发生,到完全回到生活之中,以境遇为师。
从对烦恼的排斥,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烦恼,去挖掘烦恼的智慧本质,放弃烦恼中蕴含的那个错误目标,获得解放。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那个潜在目标,已经根深蒂固,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要对它动手,无异于刮骨疗伤。
一般说来,这个目标是通常是金钱名利。如果足够仔细,终极到最后,一定会发现“无生”这个真相,因为“空无一物”,解脱从来都在,解脱从未发生。
修行是一场寻宝游戏,宝藏就在烦恼之中。在谜底解开之前,生老病死是它的样子;解开后,极乐世界就在其中。
苦乐守恒定理
如果你仔细分析骄慢,会发现任何你感到骄傲的东西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拜你的执取之心所赐。 ——顶果法王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
经由烦恼的深入探究,我们了解,痛苦和快乐是相伴相随。正是我们对快乐的追逐,滋生了痛苦。所以,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快乐。对待快乐的敏感,也要像对待烦恼痛苦的敏感一样。对待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排遣——排遣就中了招。正确的做法是深入痛苦本身,看到其中错误的目标,比如对快乐的追逐。
我们有多少欢乐,就有多少苦受;我们有多少苦受,就有多少误认为的快乐,这是精确对应的。
我们有多贪生,就会有多怕死。解除死亡的恐惧,方法很简单,放弃贪生这个错误的目标。不过,做到太难。然而,那也是最容易的,因为不需要你做。最深层面,说不上放弃贪生,无生是你的本性。放弃是唯一能做的,放弃也是无需做的。
比喻
“比喻”,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词。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然而,比喻为什么存在呢?
如果我们对甲事物完全了解,就不需要乙事物来描写了吧?我们借助与甲事物相似之点的乙物来描写,始终不是甲事物本身。所以,但凡有比喻的地方,我们和真正描述的对象是隔着一层的。如果隔着一层,我们怎么确定那是和甲事物相似的?或者说,我们只能看到的是“相似之点”,但不能确认那是甲事物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甲事物,因此也不能说甲事物存在。
如果你足够认真,你会发现点什么?我们所说的全部,所思所想的全部,有哪一样不是“比喻”来的。
对话录:将轮回的因缘转变为解脱的因缘
任毅飞:
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当下最著名的一位大德,做的婚礼开示: 将轮回的因缘,转变成解脱的因缘。(转自高天天文章)
以下转自南怀瑾先生:
讲生的问题以前,希望大家把十二因缘都要背来,尤其你们在家的居士们,出家的就更严重了,这个与所有佛法修持都有重要关联的,可是一般人都不记得。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瑶:
多反思自己,少看对方,婚姻才会比较好,我的感悟比较Low level
任毅飞:
hign level[呲牙]最后的最后,那个对方就是自己
瑶:
嗯,至于解脱什么的……我觉得本来就没粘连过,也无从谈起解脱
任毅飞:
本来就没,是的,对得不能再对了。但事实是,粘上了;如果你成佛了,就不用谈解脱了,对于佛者,涅槃也要舍弃;不修才是真修,对吧,对!但实际是要修,修「无所得」之修。
瑶:
离婚,我想像过那种感觉,像是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撕裂出去
任毅飞:
离婚是这样感受的话,那么结婚一定投射了自己的需求
瑶:
但清醒之后才明白,对方从来就不曾“属于”过自己
任毅飞:
对,你这个领悟很好,可以结婚了[呲牙]以无所求之心,去结婚;轮回的姻缘已然成为解脱的因缘。有所求,是症结所在。
瑶:对
任毅飞
把无所求名为一,有所求名为二,那么: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老子)
仿效之:
天得二以浊,地得一以扰;父母子女得二以混乱,夫妻得二以纠缠,万物得二以轮回。
任毅飞:
当我们想拥有某物某段关系的时候,先想着假如没有了怎么办?这就是去扰的方法
瑶:
厚德载物,真正够厚,也才能真正享受关系,其实要求很高诶
任毅飞:
不是一般般高哦
瑶:
全方位的独立和能力打通的自由
任毅飞:
这当然是有力的武器了
瑶:
我太渴望了
任毅飞: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任毅飞:
对于你来说,如果你能安于贫穷(况且还不穷),安于无名,即刻得解脱
瑶:
安不了
任毅飞:
你说的独立和能力打通等等还是基于身限重围之中,即便你达到了你说的独立和能力打通之后,还会有新的状况出来,我也还在清洗
瑶:
我觉得贫穷=无能
任毅飞:
未必。觉得贫穷是个问题,这才是无能
当然,这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尽管也没多少钱),你要看清你自己真实的样子。所谓的“贫穷”和你当前的状态、样子、阶段,是精确匹配的
瑶:
嗯,精确匹配
任毅飞:
这样就不会去追赶去超越,而只有去做,去选择,某种选择意味着某种承担和付出,你还是有选择的自由,并不是在“全方位的独立和能力打通”这之后才有选择的自由。
也就是,此刻,就是全方位的独立,这个独立没有可比性,独立,永远只有一个;凡是基于有条件的独立,不是真正的独立,独立绝无条件可讲,这就是心的功夫。
厚德载物,之厚德,是有相对性的概念,并不是有一个厚度。而仅仅是承载之心。譬如在财富方面来说,承载愈多,匹配的财富就越多。承载越少,匹配的财富越少。但并不是哪个更好,只要心安,就都是厚德。
(正文完)
其余文章:
广告:(我业余做的一点小生意,点击标题打开) 纯天然乳胶床垫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