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短片《同理心的力量》:回应(response)很少会让事情好转,而真正能使事情好转的是连结(connection)。」

任毅飞按:

同理心,在佛法中阐述为“以众生心为心”,所谓对境炼心、历事炼心,炼的就是个“同理心”,不再透过固有的观念,不再透过死人的眼睛看世界。老实说,这个挺难的。因为六根门头,八万四千魔军总是先冲出来。

这个短片对此做了直观形象的诠释。

“知道吗?我的指导教授又把我的论文给退回来了…..” 她一面说,一面露出了难过的表情,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她的嘴角,垮了下来。“我已经改过好几百遍了!他就还是不能满意!”
 
“噢!别难过了啦!高兴一点,往好处想,至少这让你的论文能够变得更好呀!”他听完之后,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试图让气氛缓和下来。
 
“你不懂啦!你根本就不懂我有多难过,说的好像事不关己似的!你知不知道我有多难过啊!”她早已厌倦了他这种事不关己的安慰方式;这一次,丝毫没有犹豫的就骂了出口,内心却是十分的受伤与空虚。不被了解的感受,犹如一片漫天的乌云,遮蔽了她小小的心灵。
 
心理学家John Gottman将人们安慰他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情绪消除(emotion dismissing),另一种叫做情绪指导(emotion coaching)他最早是在婴幼儿的研究上,发现了这两种模式的差异。采取情绪消除模式的父母,总是会希望能透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让孩子忘了遇到的挫折与愤怒。对他们而言,孩子的生气就是攻击性的表现,悲伤就是自怨自艾,而恐惧则是懦弱的展现。他们总是会跟孩子说:「别担心,我想是你误会他的意思了。」、「没关系,遇到挫折再爬起来就没事了。」、「不要生气,想开点,多往正面想,这个世界会更美好。」;而情绪指导的父母,则会把孩子的生气、恐惧、悲伤,当作是一种和孩子建立连结的机会,帮助孩子了解这一些感受。Gottman在他《爱的博弈》[1]一书中,举了一个情绪指导型父亲的例子:「当我的孩子被欺负时,我会停下手边的工作,去了解它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会努力理解他的感受与原因,然后和他站在一起。」
 
根据Gottman早期一篇针对三、四岁孩子的研究发现,指导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五年之后,学业表现得比消除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好,和同龄的人关系更好,身体更健康,行为问题更少。很可惜的是,采取情绪消除型的父母,远比情绪指导型的父母来的多。当然,情绪指导和情绪消除的使用,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只是有一些孩子的父母比较常使用情绪指导,有些比较常使用情绪消除。
 
Gottman对于伴侣的情绪研究当中,他使用了情绪协调(emotion attunement)这个词,取代了情绪指导这一个词,因为成年人和亲子关系不同,我们并非单向去指导对方;但事实上,使用的技巧是一样的。根据Gottman和他的研究生Dan Yoshimoto的研究发现,成年人身上,采用情绪指导和情绪消除的比例,和父母对待孩童的比例差不多。但是当采用情绪消除的人,说出了:「噢!亲爱的!别伤心了,别哭了,高兴一点,往好处想!」,其实会让听的人觉得,对方传递的意思是:「我不想在这时候听你说这些,自个儿到一边去难过吧!」
 
过去也许多研究发现,在他人脆弱时给予的支持(social support),并不一定会让别人变得比较好,甚至有可能变得更差(e.g., Barbee, Rowlett, & Cunningham, 1998; Bolger, Zuckerman,& Kessler, 2000; Coyne,Wortman, & Lehman, 1988)[2][3][4],我在猜,就是因为他们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安慰身旁的人吧。
 
不过,这并不是说,采用情绪消除来安慰别人的人,就是在敷衍他人,事实上,他们也是很希望能够安慰到对方,希望对方过得更好的。无论是采取哪一种安慰方式的人,都是希望能够帮助对方的。因此,就算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有一种被到的感觉,我也不会说你做错了,因为事实上你的出发点也是对的,你一定也是很希望被你安慰的人,能够过得更好吧!只是,你没有想到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其实不是最好的方式罢了。也许是因为你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那么,为什么情绪指导比情绪消除,有更好的效果呢?我想,那是因为情绪指导里面,加入了「同理心」这个元素。《脆弱的力量》一书的作者Brené Brown,用了这一个片长不到三分钟,很可爱的一部影片,清楚的说明了一切。我们常常在讲同情心(sympathy)跟同理心(empathy)有何不同,其实他们的区别很简单,前者使我们失去连结,而后者使我们建立了连结。他的演讲当中提到了Teresa Wiseman的研究,Wiseman将同理心分成四个部分:接受观点、不加评论、看出他人的情绪、尝试与他交流。
 
 而其中,接受观点的意思是,接受别人的观点是他们认知到的事实。这并不是说一定谁对谁错,假如你处在对方的状况下,假如你的所有成长背景也都跟他一样,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会和他有相同的观点。而且你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比较合理的;就算是比较合理的,在此时说出来也毫无益处,因为当对方处于负面情绪时,就算认知到了自己的矛盾,也不会因此变得比较好。而不加评论也是类似的意思,在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时,他需要的不是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事实上该怎么做其实我们大多也都知道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够懂我们、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更有力量走下去而已。所以我会建议你,除非是对方问你的建议,不然不要给建议;如果你真的很想给建议,那么也请你先问对方需不需要建议。
 
Brené Brown在他的影片最后,用了这样一句话作结:「每当我们遇到这些让人难过的事情时,我们都企图做些什么,让事情感觉好转一点;但当我和你分享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时,我宁愿你告诉我,虽然我不知道现在该说些什么,但我很谢谢你愿意跟我说这些;因为事实是,回应(response)很少会让事情好转,而真正能使事情好转的是连结(connection)
 
 延伸阅读

[1]《爱的博弈》,John Gottman着,浙江人民出版社
 
[2], Rowatt, T. L., & Cunningham, M. R.(1998). When a friend is in need: Feelings about seeking, giving, and receivingsocial support.In P. A. Andersen, & L. K. Guerrero (Eds.),Handbook of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 Research,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contexts (pp.281–301).San Diego, CA: Academic.
 
[3]Bolger, N., Zuckerman, A., &Kessler, R. C. (2000). Invisible support and adjustment to stress.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 953–961.
 
[4]Coyne, J. C., Wortman, C. B., &Lehman, C. R. (1988). The other side of support: Emotional overinvolvement andmiscarried helping. In B. H. Gottlieb (Ed.),Marshaling social support: Formats,processes, and effects(pp. 305–330). Thousand Oaks, CA: Sage.
(本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9r-mihdODxzPSB0a00ILmA

广告

2019“天府论禅”第二期线下活动将于10月在成都进行,开放少量名额给matrix核心群外朋友。收费标准及活动细则:点击这里查看03-C计划,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有意报名请详细了解活动细则后添加微信:ryfweixin (备注:报名2019天府论禅第二期),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9月30日 中午12:00,过期不候。

点击查看:

2019第一期天府论禅回顾

长按二维码关注

MATRIX

MATRIX

Matrix 是一个“开悟”、“生命真相”等为核心话题的公众平台,平台内容以原创为 主。更多地,是任毅飞和朋友们对真理探索之路上所做的笔记。

作为一个并没获得完全解脱自在的人,所言内容均有局限,仅供参考,也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切勿照搬,切勿机械模仿,盲目相信,后果自负

你永远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你就只是这纯然的觉知而已。觉知即是当下此念,你不可能知道此念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它在就是在了,不在呢?也是“不在呢”这一念在了。

——摘自任毅飞《两面镜子》点击查看)

任毅飞微信:ryfweixin (请注明来由  否则不予通过)

网址:http://nianfoshishei.com/

免费 QQ群:62463022

微信公众号:matrix_2014

投稿 / 荐稿:ceo@nianfoshishei.com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