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道即道”详解

古往今来,《道德经》有很多粉丝,但对于其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解读五花八门。本文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道”,去除后人添加的“源头、整体”等虚假的概念。

佛教经典《心经》有“色即是空,色不异空”的说法,那么我借用老子《道德经》表达方式,给出了“可道即道”的说法,这不仅仅是一个说法,本质上和“色即是空”,一模一样。用这样的表达,旨在告诉读者,经典其实也是“不二”的。


道可道,非常道。


道,一个名相。到底是啥意思呢,没有人知道,需要对它定义。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X来代替“道”。

可道,可以说的

非-常道:非恒久真正的X。


串联起来,有一个东西叫X,如果要对X进行描述,那么都不是那个恒久真正的X了。其结果就是:X不可说,什么都不是(如果X是什么的话,那就可以描述出来)


可道即道。

可道:等于念头,泛指正在发生的。如果有些感觉很复杂的,我们会用“语言难以形容”、“妙不可言”、“莫可名状”等词语来形容,即便你说“难以描述”,然而这本身仍然是在“可道”。

简单地说,“可道”就是“名相的集合体”。

名相的本质是什么呢?不可说,什么都不是。

以“杯子”举例,本无“杯子”,是“名为杯子”。

杯子的本质不可说,什么都不是。即本质是X。


结论:可道即X,X即道。所以,可道即道。


延伸下,可道即道,道即可道,可道不异道,道不异可道。


可道和X是同一个东西(注意:“同一个东西”和“是一个整体”说法是有差别的)。每一个念头本质上都是X,都是一个“什么都不是”,这个“什么都不是”通过名相来体现存在。


其实,这个是借用老子的说法来表达,本质是和“明心见性”完全一致。明白可道即道,也就是明心见性了,心是“名相”,性是“什么都不是”。


这也和“色即是空”完全一致:“色”就是“可道”,“空”就是“道”。实际上,“色即是空”是破相之后的结果,如果要前面加个说明的话,那就是,“空”不可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