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拈提(9)欲踏涅磐路,先做无事人


任毅飞按

狮子居士讲解公案,自然平实,也不乏活泼生动。关键的是他具备慧眼,不仅讲故事,让你化解古文的难关,更是让你开智慧。本公众号将陆续发布狮子居士的公案串讲,你可以看热闹,或者看个印心,任君取之。没准儿,你就踏上了一条修行悟道的高速公路,甚至于了毕生死大事。





 公案拈提(9)


欲踏涅磐路,先做无事人



 

我佛释迦如来应化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百千誓愿,无量行门,只为众生能够开、示、悟、入佛知见,以期了生脱死,成就无上究竟正等大觉也!至于说到一大教的根本意趣,虽广宣则有洋洋洒洒之三藏十二部,实际归纳起来却皆不出见地与行履二门。


宗下于见修之事相常用三关以为之喻,以明根本为初关,以尽凡情为重关,以了余习为牢关。三关与见地、行履名虽有异,而理实无殊。初关破无明,重关扫情见,其重心皆在于见地。至于末后牢关,因其已入分证位,则专于事修,故惟论行履而已。在见地与行履二者中,以前者为根本,这就好比我们行路时先得认清方向,知道要去的目的地在何方所。方向如若正确,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亦早晚可至;方向如果错误,就算近在咫尺亦远似天涯。熟读过禅宗语录和公案的人往往都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禅宗的重心和精髓都在其见地当中。就象沩山语于仰山:
吾“只贵子见地,不论子行履。”见地正确的人,行履自然不会走错。所以三关其实重在前两关,破重关又叫会“末后句”,悟后的人假如还在四方行脚,一定为的是这末后一句。只有会得末后一句,才可以罢参了手,才真正有资格归家稳坐。


三关之事初机行人每每难以理解:既然说是已经悟了,为何又要说二说三?因为我人一者于所悟之理会有彻与不彻之别,二者理之与事之证得常有迟速之不同。至于前人虽亦曾多有否定三关存在者,那是由于古人与今人根基有别,人家往往能够于一悟之下“乘悟并销”,而我们大多需于明心之后“因次第尽”。于古人大可不必历经三关而归家稳坐,于今人很难顿超直入而罢参了手。


也许有人会问:三关之理我已略微明白,其具体的界定又应该如何区分?余以为,既然
破初关者乃在于破根本无明,破重关者在于扫尽情见,透牢关者在于除尽余习,其内在的证量与表现也自当有所不同。初关前的人因为根本无明尚在,其特点就是“什么都不真懂,什么都不真的明白”。此时即便经论学得再多,道理研究得再透,也只是说食数宝,全无半分真实受用。及至豁开初关打破无明,真心已现根本已明,有如阿里巴巴打开了强盗的宝库,无尽宝藏尽呈眼前,内心的感受实在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矣!此时的特点是亦明得经论、亦透得公案、亦下得转语,不过虽然说亦说得,道亦道得,却终究未彻,只为伊心中尚有几分未稳在!各位切莫小看这个“未稳”,只要其犹有一分在,即是重关面前徘徊人我人若于破得初关之后并未就此歇手,而是日日牵挂、时时提斯,于无意之中触着、碰着,忽然踏破末后一着,方知古人果然无妄语,方真正得个自在逍遥去也!若有人忽然出来问曰:彻了以后又如何?岂不闻经上道“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此时无明破尽,一切相似的、分别的、对待的情见俱已打破,当真是风息树静,水清河晏,狮子纵然口大能吞巨象,也再无甚道理可以道与诸君。如硬要道出个来由,也只好强名之曰――此后也只是做个无事人而已。


有关三关的话题我在以前的拈提中曾经简单谈过,近日重读《禅宗经典精华》上面清雍正帝所作的“御制总序”一文,因见其于三关之界定与参禅所存在的种种误区言之甚详,故将其中的相关文字摘录于后,以飨未曾目睹过该文的网友:


 “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咋解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陨,不为从上古锥舌头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


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脱落,方能踏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豪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来,历代传授,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来,以至于今。


“虽然广大法门,凡圣并托,华严香海,细巨同归,得骨髓者固多,如麻似栗者何限?去圣时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遮蔽,约其讹谬miù,亦有三端:


“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动,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幻妄,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坐亡立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华。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
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


“又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吮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旃檀于粪土。噙着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月岁除尽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


“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立向上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魔形难掩,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玄说妙。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炉,能不由善因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 ”


雍正在当亲王的时候,曾经在章嘉活佛的指导下,历经三次发悟而彻悟禅机。作为禅宗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开悟的皇帝,雍正对于宗门之见地与行履确其独到的见解与心得,在有清一代之禅德中亦可名列于翘楚之辈。读完上述文字可以使我们对于宗下所谓的三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参禅、悟道到底存在哪些误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之所以引用这篇文章,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人确实存在文中所列举的种种问题,如果不细心求证,详加甄别,其对己对人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怎样才能会取末后一句,按照以前的规矩我分别举出古人和今人的一则公案,算作对大家的供养。



公案一


师至白云,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云叱之,事领悟,献机投偈曰:山前一片闲天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令掌堂磨事。


一日,有僧见磨转,遽指以问师曰:“此神通耶?法尔耶?”师褰衣旋磨一匝,僧无语。


未几,云至,语师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


师于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


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昔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亦一笑而已。


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半载清风。”



公案中的 “师”是北宋年间的著名禅宿五祖演和尚,“白云”是他的师父白云守端禅师。五祖演是宋代临济宗的巨挈,曾培育出“三佛”等享誉后世的弟子,在老人讲解公案的时候曾经屡屡引用他的故事,其中的“频呼小玉原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一则,更是给吾等后学留下了多少憧憬与遐想!


却说五祖演在初参白云端和尚时,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遭白云当头呵斥,立时有所省悟,并献上一首悟心偈,于是“云特印可,令掌堂磨事。”此时的演和尚亦道得偈颂,亦下得转语,若论机用即不无,可真正的休歇处他见到了吗?没有。此时的演和尚与我在《拈提(一)》中所举的黄庭坚与庞居士最初悟道时的境界是一样的,只是初悟,并未透彻。可令人不解的是白云却在此时即草草印可于他,莫不是白云眼瞎,拿个萝卜图章乱肯人不成?非也!原来是那初悟的人无明遽破,真心才现,皆不免要生出有所得之心,往往沉溺其中抽身不得。好比一个两手空空的穷小子到山中寻宝,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拾到几锭碎银,赶紧搂在怀中宝贝得不行,你若马上告诉他这个不是真正的宝贝,还有更好的好东西埋藏在深山里,彼等大多狐疑瞻顾而不肯生信,即使勉强生信,亦不知该如何下手。你须得选个合适的时机,用个恰当的方式,夺下他怀中碎银,令其寻觅真正的无价珍宝。


白云不是不知五祖未彻,他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这不才“未几”机会就来了。却说一日白云来语于五祖:“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白云举自庐山来的数位禅客的因由,是在敲山震虎,隔山打牛。他们几个可是皆有个悟入处,说亦说得来由,举因缘亦明得,下语亦下得,与你现在的光景是不是一样啊?要说参学人到得这步田地也真真是大为不易,但我可没有肯他,为什么?因为彼等“只是未在!”这毕竟只是半路风光,离归家还差得远,切须仔细呀!这五祖果是个根基大利的人,闻师所言不禁心生大疑,经累日参究而忽然省悟,于是“从前宝昔一时放下,”得个真正的休歇处。有意思的是当他走见白云时,白云并未问他见了个什么,而是手舞足蹈为之庆贺。同样的场景我们以前曾经见到过,当日后五祖演的弟子慧勤佛鉴彻悟以后来见他时,“祖才见,遽曰:‘勤兄!且喜大事了毕。’”象这种不用开口,只须望上一眼即可知来人悟了还是没悟,悟得彻还是不彻的功夫,不但白云和五祖有,包括后世的大慧杲、章嘉、虚云、袁焕仙,乃至吾等之上师元音老人有同样有此功夫。宗门大佬此种验人手段,实在是羡煞吾等后人也!若非修证已臻究竟,何得至此欤?


五祖演是在白云旁敲侧击点示之下而彻悟的,这样的际遇对于为今的求道人来说实在是难遇难逢,如此一来众多禅和学子岂不皆了手无望乎?曰:也不尽然。且不说个别根基锐利者凭自己的努力,自可顿超直入,其余人等只要不得少为足,认准方向,继续孜孜以求,彻证本来也未必定是难事。我们不妨打个不很形象的比喻,给你一根竹筒让你向炉灶里吹气,当中间的竹节没有打通时,你用嘴无论如何使劲也是吹不过去的,假如找根铁棍通个洞气才能吹过去。这个竹节比喻无明,竹节未通喻无明未破,用铁棍通竹节即譬如借修法以破无明。及至将竹节穿出个小孔,此时竹筒虽已打通,空气可以吹过,但其间尚有阻碍,吹起来并未通畅。此即如刚刚打开初关豁破无明时节,虽真心已明实相已现,心中仍会存有诸多阻隔与挂碍,这种隐隐潜藏的不自在的感觉,或名之曰光不透脱,或称之为尚有落处。初破参者如暗室点明灯,于漆黑一片处顿见满屋光辉照耀,万般景象突然现前,一时目不暇接,除了欢喜哪里还能顾及其它?待喜心平息之后再细细观察时,方发现还有许多角落其实灯光并未照到。此时我们不可说其未见光明,毕竟满屋的桌椅板凳等等已然是历历在目;亦不可说其已彻见光明,总归还有诸多角落依然处于暗影之中。这种亦明亦不明的感觉我将之称为“雾里看花”,乃是由初关至重关所必经的过程,亦为踏破末后一着最紧要的关节。下面我就举个我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看看现代人是如何踏这末后一关的。




今年四月初的一天晚上,有个心中心的道友把电话打到我的家里,说是遇到一些修行中的问题想请教。我以为他是个初学,于是嘱其先好好打坐,等有点收获,见到自性以后自然就明白了。对方急忙讲道:“我已经打开过了,什么道理我都明白,不是读了书本那种明白,而是真的明白。您讲的道理我都懂,可总有些说不出来的疑惑堵在心里边,感觉非常难受。”吾闻其所言即已知其落在何处,于是告诉他:你这是初悟的境界,虽然已经见到实相了,但是悟的还不透彻,还有一层细惑未除。你现在的感觉好比是雾里看花,或是隔着纱帐偷窥美人,花的颜色,美人的五官都看见了,但是模模糊糊并不真切。对方闻听此言颇感惊诧,连声说“太对了!太对了!”并想做进一步请教。因为电话上讲起来不方便,我约其有时间时最好面谈,并留下了家中的地址。


大概是憋闷的太久了,第二天这老兄就急火火的来到我家。经过寒暄我得知对方姓李,内蒙人,是专为修心中心来到北京的。这位李君的修学经历颇有意思,由于前世修行的串习力,他以前经常莫名地出现身心脱开的情景,因为不明其中所以,常感觉恐慌害怕。他自己原本不信佛,却总是劝说别人信佛。及至皈依修行以后,脱开的情景更是屡屡出现,但因未曾凛觉而尽皆滑过去了(老人所说的“不知不觉滑过去了”,实在是修行人常会遇见的情况,过来人绝不会为此而感到希奇,所以我始终反对把“爆炸”和“脱开”与见性等同起来。可笑的是有的人自己未曾亲自屡践过来,反而借此说东说西,徒为识之者洒笑罢了)。后来李君听别人介绍心中心法,为了能够一门心思好好修法,他向单位请了两年的长假,跑到北京租了个房子闭门苦修。去年春天LVM老师到北京传法,李君也一同灌了顶,方修二十余座,一日于座上忽然得个明白,乃知从前早已错过多时,瞒到今日实在冤屈!


李君向我谈起初打开时的感受,说:“当时真的是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心里边整天除了欢喜什么都没有。”余笑问曰:“那后来呢?”彼曰:“后来渐渐地觉得心里有点东西,挥也挥不去,赶也赶不走,让人总有点不自在。再后来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心里也变得越来越难受。我现在是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明白,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李君不知道这是自己见处不彻,以为是自己功夫做得不够,为了克服心中的烦恼,自己关起门来每日拼命打坐,可苦修数月全无效用。后来于万般无奈之际想起了LVM老师,于是想到河南去当面请教,LVM老师鉴于路途较远恐有不便,让他先就近找我。听完李君的介绍,我把三关的道理又给他详细讲解了一番,告诉他欲过此关重在理上的参究,光打坐没有大用。他听后又问:“那么彻悟以后是个什么境界呢?”余答曰:“悟透了以后也就是个没事人而已!”


十余日后我又接到了李君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已经知道什么叫‘没事’了!”原来李君回去以后即时时提斯我所说的无事,数日后于无意中忽踏末后一着,心中的疑情当下消陨,再拈思往日缠绕于胸中的问题时,居然半分也拿捏不起了。也许是因为有了前次的教训,他这次没敢就此承当下来,而是先求证于LVM老师。在汇报完了经过后,末了又问了一句:“我这个是不是?” LVM老师说:“前边是,最后不是。”李君闻听此言方才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通过五祖演和李君悟道的故事

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


① 见性很难一蹴而就、一悟即彻,尽管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横亘在面前的阶梯,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② 悟道不光要胆大(关键时刻要敢于承当),更得心细(莫把狼崽做狗崽),遇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要随意轻许自己,还是先求教于善知识来得安全、稳妥;


③ 切勿将见与行混为一谈,如果把见处不彻错当成行得不稳,就是功夫做得再好、再绵密,于见地也无甚大用。






悟道好似蒸馒头,光蒸成个形来还不够,一定要蒸透蒸熟才行,一旦急着撤火做成夹生,再想把它蒸熟可就难了。雍正所说的那三种人,都是因初有所悟时急急自肯,急着罢参了手所致。心中心法乃无上密乘最极殊胜之法,依仗上师与诸佛之三密加持,学人果能依教起行老实用功,打开本来、证取实相未为难事。狮子在此提醒求道诸君,于初悟之后未到真无事时,仍须时时策励、精进以求,切莫画地为牢,得少为足。针孔观天固不足取,庭院观天亦莫为足,须知天体无尽、虚空廓澈,依百尺竿头而住,安知他方别有洞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能为你毕现全身!


最后再强调一点:所谓“无事”者,只是见处无事,而非行处无事。而且“无事”也有深浅之分,一般人于悟了以后所得的无事只是粗浅处的无事,此时只是破了初关,于粗分见处的烦恼以及断尽而已。真正透过重关以后的无事,还需在事上经过几多磨砺和锤炼才有可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即使透过重关、会得末后一句,也只得根本智、证因地佛、成素法身。如欲起后得智、证果地佛、圆满法报化三身,成究竟朗然大觉,还须勤除习气,广修六度万行。所以说理上“无事”不妨事上“有事”, 事上“有事”正显理上“无事”。



最后我们再借用一下章嘉活佛对雍正的开示

以结束本篇



    “恰至明年癸巳之正月二十一日,复堂中静坐,无意中忽蹋末后一着,方达三身四智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庆快平生。诣章嘉礼谢,国师望见,即曰:‘王得大自在矣!’(浪子今日方识归家路也!)‘朕进门更有事也无?’(毕竟理虽明而事未在也!)国师乃笑,展手云:‘更有何事耶?’(即已见齐诸佛,更欲明个什么?)复用手从外向内挥曰:‘不过尚有恁么之理(何理耶?无非是保任、除习、上求、下化、舍身、布施、说法、度生等无尽行而已),然易事耳。’此朕平生参究因缘。”各位可明得章嘉国师话中的意思么?若还有半点疑惑,即莫轻乎哟!



    ——狮子居士




    ·前续·

    公案拈提(1)吾无隐乎尔

    公案拈提(2)倾出一栲栳

    公案拈提(3)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

    公案拈提(4)和尚莫颠倒

    公案拈提(5)独钓寒江雪

    公案拈提(6)一切现成

    公案拈提(7)父母未生时

    公案拈提(8)本地风光





    -END-




    老茶堡268

     长按二维码扫描识别进入微店 




      打赏转用 




    广告

    MATRIX平台提供以下两款产品,欢迎各位选购


    产品一

    此生必看:一个直指见性开悟、了脱生死的视频

    (点击标题打开)


    98000元

    MATRIX老会员:6800元

    出家人、僧人、法师,免费


    产品二

    MATRIX商业计划2018

    (点击标题打开)


    29800元/年费

    MATRIX老会员:9800元/年费


    ·MATRIX·






    长按二维码关注

    MATRIX





    MATRIX


    Matrix 是一个“开悟”、“生命真相”等为核心话题的公众平台,平台内容以原创为 主。更多地,是任毅飞和朋友们对真理探索之路上所做的笔记。


    作为一个并没获得完全解脱自在的人,所言内容均有局限,仅供参考,也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切勿照搬,切勿机械模仿,盲目相信,后果自负


    你永远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你就只是这纯然的觉知而已。觉知即是当下此念,你不可能知道此念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它在就是在了,不在呢?也是“不在呢”这一念在了。

    ——摘自任毅飞《两面镜子》点击查看)



    任毅飞微信:ryfweixin (请注明来由)
    免费 QQ群:62463022

    微信公众号:matrix_2014

    投稿 / 荐稿:ceo@chinapano.com



    @MATRIX✨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