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打坐

图为任毅飞在独库公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017年8月7日


根据任毅飞在”选佛场”核心群分享摘录整理  2021-11-29 
(入群方式见文末)



禅宗与打坐

 

……(前略)


另外呢,我想说就是打坐还是真的有用。我之前也看不起打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法理上来讲,禅宗这个东西,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禅宗有这个作用,就是见地和道理上的通透。


但是这个唯论见性,一个“唯”字,它就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个点上去了,这个集中的能量点,能量状态是偏颇的。唯论见性是吧?所以说他这种逼拶的能量,他事实上是失衡的。禅宗的东西,理上他确实就是这样子的,不立一法,开口就错,一开口就一棒子打过来,理上他真的是这样子的,没有你说话的地方。


但是追到这个地方,我在逼拶大家的同时,我也是以身试法,舍身饲虎。我在逼拶大家、逼拶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搭进去了。逼拶的同时,这个能量它是一种失衡的能量。虽然它有这么一个作用,可以把人逼到那个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个逼拶的能量真是一种逼迫,理上他还真的要这么逼。但是逼完了之后,理透了之后的话,这种逼拶的副作用,就是能量失衡了。他又要通过这种禅定的练习,比如说打坐来保任,把这种失衡的能量重新调整到一种平衡点上来。


这个时候打坐还是不一样,就是真正无所得嘛。但无所得的能量是怎么来的呢?还是逼拶出来的。但起点处,他为什么要逼迫,逼迫还是“有所得”的心在逼。比如说我们线下课程的时候,我在逼迫大家去参话头。我在逼迫的时候肯定是启用了业力,启用了失衡的能量在逼,这种能量是失衡的。逼的结果呢,道理呢就到尽头了。逼到尽头是要截断你的妄想,才让你真正止惑。一切法呢,就能够放下,确实那个东西是开光了,但是开完光之后,你马上就要把这个能量给调和,现在我们再来练习打坐,就很就很方便了。


我给大家建议,每天打坐大概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也不要当做任务完成,但这个形式感要有。如果打坐的时候如果百无聊赖,实在坐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强。打坐坚持至少三十分钟以上的话,你就多了一个看自己的机会。当然我们打坐的话,要用禅宗的见地去打坐了,打坐确实不要追求任何状态,你只是看当下,看此刻看念头的自动生发,用禅宗的见地去打坐,这个时候呢,就是一个保任的过程。


打坐这个事儿呢,大家就要去练习啊,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打出它的效果还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我注意到啊,就是说我晚上九点到十点打完坐,然后去洗澡睡觉了。睡觉的时候,其实还是打坐的能量在延续。我们平时睡觉呢,躺下去就睡嘛,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昏沉啊,不是身心安泰。但打坐时候的那种能量,它是在清醒的状态下的一种放松、专注、静心。哪怕打坐的时候也困,坐在那里困,和你睡觉的困还都不一样。你坐在那里困,你仍然有这种静心的目标,是在有意识的练习,让自己沉淀、沉稳下来。你睡觉的时候,也就会延续这个打坐的能量状态。这是我打坐的一点体会,大家还是要去练习啊。以后我们上课啊,比如说是聚会分享啊,我们都要加入打坐这个环节了。


因为学禅宗嘛,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这种能量是高度集中的,把一切的法门全部都扔到一边去了。但是我们说了,这种禅宗逼拶的能量,它本身是失衡的。实修的时候,保任的时候,把能量调和到平衡状态的,这个时候一切法门呢,他都是各有妙用的,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法门,哪怕我们叫做的“外道”,他们都有各自的用处啊。这个法上呢,要唯论见性,那事上呢,就是不废一法、不舍一法,任何法都有它的妙用。关键是要觉察我们心的能量状态,是不是真正在一个稳定的,就像那种静水流深的感觉,那种感觉你真正体验过了,它就会成为一个标本吧,我把它叫做能量截图。

 

于禅宗理上而言,确实是没有一个状态,你不要去达成任何状态,你想要去达成任何状态都是错的,这是理;但是事上他是有状态的。你证果之后,能够体验到这种解脱的滋味的时候,他确实是有个状态的。这个状态呢,当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我只能捕风捉影一点,给大家描绘一下,但这个状态要你自己去体验。


在这个状态里边,他确实没有那种促狭的,没有那种逼迫的能量。它是一种自在的能量,你做任何事情的话,你不是带着一种非做不可,不是带着去证明之心,不是忐忑的,纠结的那种能量啊,没有那种不安的能量。在做事的时候,应该说是清凉的状态,如果以身体的评价来说,它就是会什么呢?比较放松,身体没有哪个紧绷的地方,如果不在状态,身体他一定有紧绷的地方,一定有紧绷的地方,整个人的频率比较低啊。


理上是没有状态,但是事有状态的啊。禅宗的东西呢,他还是确确实实的有它的作用。它把所有的法门全部扔到一边,他是高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儿。他可以在理上顶到头。但顶到头,它的副作用也在。然后我们再回来,通过打坐的方式,把这种能量给调和平衡。但是现在打坐和之前没有见性的打坐,它又不一样。没有见性打坐,肯定是或多或少追求一种轻安,喜乐自在。这种自在呢,他确实能够享用一时啊,如果说每天都这么练习,他也能够一世都享用下去。但从见性的角度来说,他毕竟还在黑窟窿里边,他多多少少还有有求之心,想要成佛啊,想要解脱啊。但是你说我们禅宗吧,唯论见性,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这个理上。


把所有的力量灌注在这个心地上面去了,结果是可以止惑。禅宗,他真止惑的。你看任何佛经,不会有任何疑惑,对法理不会有任何疑惑。禅宗他就是一个止惑的作用,所有的疑惑他可以消失。这点理又很重要,真的很重要,你用这点理,再去实修,或者说打坐,是吧,就知道坐在什么地方了。遇事再去对治的时候,他就能够到位一点、得力一点。


当然了,各有利弊吧,如果说你一直打坐,一直一生都能够这么喜乐自在的话,你不见性也见性了。见性之“性”,本来也是安立出来的,本无见性一事对吧。当然了,你又说我们为什么唯论见性呢,这个就要你去体证了。你有没有亲自证到呢?每种法门,都有它特定的作用。对于我来讲,我肯定是推这个“唯论见性”,是因为我这么一个人的能量,我的染着程度,我的业障程度,就是那种恶贯满盈。业障深厚的人,他就可能会用这么极端的方法是来找出路。但有的人他业障没那么重,你对他说唯论见性,解脱生死。他说我没有什么生死需要解脱啊,对吧,那就肯定就不对机了,每个能量状态真的不一样。


我只能把我自己走过的路,我修行的过程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取用吧。





附录一


净慧长老:见地和功夫,哪个更重要?
 
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说,功夫偏重在定学方面;见地偏重在慧学方面。

禅宗特别重视见地。有一句话,师父传徒弟,要“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历史上特别是唐代,有很多祖师,都特别强调“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践履”,说明了禅宗对见地的重视。

断烦恼要靠见地,断生死要靠功夫。生死到来的时候,当然也有个见地问题,但功夫应该是第一位的。

当然,见地和功夫不可以截然地分开,只是在用功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开始用功的时候,先要树立正见。树立了正见之后,要有正行。正见是见地,正行是功夫。

禅宗在破初关之前特别重视见地。只有你见地明白,对所走的路途才会明白,才不致于走弯路。禅宗讲,见道就像破石头一样,砸一锤子下去,石头两半,干脆利落,决不拖泥带水。而功夫则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因为在断思惑的时候,如同断藕,藕断了,丝还在连着。只有功夫和见地到了纯熟的时候,两者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上讲:“参禅要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

透祖关、绝心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功夫与见地的问题。透祖关就是见地,绝心路就是功夫。心路怎么绝呢?烦恼不起,心路就绝了。烦恼在这个地方没有进路、止步了,心路就绝了。
 


附录二

 

报缘虚幻,岂可强为

(大藏经第 73 册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或问古人得旨之后,或孤峰独宿,或垂手入尘,或兼擅化权,或单提正令,或子筹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绝无闻,或声喧宇宙,或亲婴世难,或身染沈疴,虽同少室之门,而各蹈世间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达磨,直指之真实自心也。言乎异者,异于各禀三世之幻缘业也。以报观之,非乐寂而孤峰独宿也,非爱闹而入尘垂手也。擅化权而非涉异也,提正令而非专门也。虽弟子满门,非苟合也。虽形影相吊,非绝物也。其毕世无闻,非尚隐也。其声喧宇宙,非构显也。至若荣枯祸福,一本乎报缘。以金刚正眼视之,特不翅飞埃过目耳,安能动其爱憎取舍之念哉?所以龙门谓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演祖谓‘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苟不有至理鉴之,则不能无惑于世相之浮沈也。





我能给您最好的礼物,

就是请您加入这个计划

触摸源头的伤痛——MATRIX心灵成长计划2022年版

(点击打开)


·MATRIX·





天府论禅系列
2021年7月天府禅总结
2020年7月天府论禅总结
2019年10月天府论禅总结
2019年5月天府论禅总结
2018年7月天府论禅视频


推荐阅读:
汝将谓别有——从解悟到证悟,兼论明心见性
欲收一滴寒潭水,散作人间无尽凉
母子分明方为孝,入胎只为入十法界。
任毅飞:练的是“没有办法”(对话录)
任毅飞分享摘录: 感受开口之前的冲动,那里藏着密码
到底什么是紧张
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说什么话取决于你的样子(视频)
任毅飞:每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是个疯子
尘尘不昧处处相逢(“2020天府论禅”现场摘录)
任毅飞的2020年终总结





 


发布者

任毅飞

修行路上的探索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