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是属于绝对的一种智慧的表现。如是,时久的考验,变成了一种
学术思想,而成为学说或知识;这种学说或知识公认它叫做“哲学” !
也就是奥义的形而上学 !
哲学的内涵,主要在追求现象,探讨事实,分析本体,而完成思
想后的知识序例;基于此,便产生了各种论说派系,诸如:唯心论,
唯物论,心物二元论等;为与禅法便于比较,兹分别述说于后:
唯心论——分主观与客观两种。主观的唯心论,是以主观知觉,
无有一切外物,也就是说吾人的认识分别一切外物的存在,都是自心
所显现的影子;所以,于意识之外,一切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譬如
世间的事事物物,伦常道德,风俗习惯,人文学术,科学发展等都在
否定之列。这种立论,在禅学的修习过程中是可以成立的,因禅法的
要,求“无名字相”,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如是观。”但,这仅仅只限于修习过程,并不是究竟的义谛,因为“无
为之法”仍然来自“有为之法。”所谓“有假才有真”便是究竟之所以。其
次是客观的唯心论,认为世间一切诸法的差别相,都是一种共同的心
理表现;因为人类的意识变化,观念就是物的本身,换句话说,心神
就是万有的造物主,所谓共同的心理表现,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者。
这种论说,正是禅学上的“平常心是道”和“解时识摄色”的道理相同,
有所差异的地方是“无有执着”和“不取”也“不舍”,来去自如的超脱意
境,非是唯心论者所能做得到的。
唯物论——自然科学以物为对象,世间一切的差别相,是依于物
的相互发生,主宇宙的本体就是物质;不是心理的主宰,也不是上帝
的杰作,人文史实的演变也就是唯物论的发展过程。像马克思的“资本
论”,便是以经济为出发点,经济本身就是物质。近代唯物论者,认为
人类的意识活动,其本体就是“脑物质”反映活动的结果;如果“脑物
质”没有了,意识也就随着消失了。这些说法,与禅学上的“老僧在青
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 ”以“棒喝交加”的行为是近似的;尤其是“舅
舅原来是外婆的儿子 ! ”几乎就是这种“物质论”的原案。不过,形式上
看起来似是异曲同工,但在气质上却相差很远很远 ! 因为,唯物论最
易流于“定命”的弊端,而禅法是“活泼”自在的,不为任何束缚,也无
有滞障者;所以,形式上的相同,只是外相的不可避免的一些方便 (
般若的方便 ) 过程,也可以说是修习者由假入真的一些助缘而已,像
渡河藉舟船渡水是一样,当渡河完毕,舟船即舍是相同的道理。
心物二元论——心是对外物认识的一种本能,物是外境一切诸相
的本体,本能与本体是本学派所谓二元论说的基础;认为“心物二元”
是万法生起的本源,譬如一朵花,花是“物之一元”认识为花,是“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