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五》
分类: 锯解秤砣
日期: 2010-05-11 23:1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i6ip.html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所倡导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最极圆顿法门。与圆教所提倡的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并无二致。以绝待真心离言绝相,非可言说,是以妙高峰顶不是人间,凡有言说皆非实义,从来诸佛诸祖亦不立言说。但如不假文辞,一切众生终无由知如来本觉心地,是以第二峰头略许商量,如此方有与诸位理论处。

      于今时值末法,人心不比从前,寻个真实悟道的人尚且是甚难之事,阿谁又能做到顿修、顿悟、顿证?古时禅宗祖师见学人虽于指示之下,可以顿领玄旨,暗契如来本心,但于修证依然不无渐次之阶,遂私通车马,设三关次第,以表其说。三关之说不知始于何时,其前后之界定也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比较著名的黄龙三关和高峰三关,只是三种勘验人的手段,并非为示深浅渐次而立,有的祖师因此否认其存在。但是如果从自古以来诸禅德修证的情况看,此前后进修之阶次是客观存在的,与现今时人之参学关系尤甚,故以为实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所谓三关者,乃指:初关、重关、牢关。狮子以为,破初关者,为打破根本无明,证见本有佛性,明即心即佛之旨,约当于见道位;破重关者,为断除见惑(非单指小乘的八十八品见惑),扫净理边的疑惑和障碍,认清归家之程途,约当修道位;破牢关者,为断除思惑(非单指小乘的八十一品思惑),除灭一切微细流注,至究竟果地成就,约当证道位。宗下所讨论的见地,以破初关为初有所明,以破重关为稳妥透彻,至于牢关以后因其已见齐诸佛,故只论行履,不复言及于见,所以有末后一句只到牢关之说。牢关以后非我等初心境界,祖师至此亦无开口之处,但只众口一词“向上一着,千圣不传”。

     破初参者只是初见法性,根本智虽然已得,但后得智未得。此时观察各种事物好象雾里看花,虽见其形,难睹其真。学人于此亦容易犯二种毛病:第一种人因为自己对许多事物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总在怀疑自己所见不真,是不是另有什么道理自己没有见到,没有明了,在没完没了的犹豫、矛盾当中倍感煎熬。第二种人不知这只是初到法身边,以为无上大道不过如此,就此放手逍遥去也。破初关以后所见虽然与佛不别,但无始妄情不能当下顿破,这种理边的障碍需要反复思量审查,才能发现破除,不是简单做做保任即能解决的。古人于悟后还要到处参访,就是要让大祖师帮助看看,某甲还有什么毛病自己没有发现,您帮着找出来,我好回去改。所以说公案里的故事不全是帮人开眼的,更有帮人明眼的!

   初悟人还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就是以能不能打机锋、下转语来证明、衡量自己是否已经开悟了。刚才说过破初参只是证根本智,得素法身,无尽妙用需逐渐显发。下转语用的是后得智,有的人可以很快得到,有的人则可能需要历经很久以后才行。曾有同修对我讲:“师兄,我现在什么道理都懂(不是简单的解悟,而是真悟了),可就象茶壶煮饺子,怎么都倒不出!”这种人就好似困在深潭里的蛟龙,眼见四周的田土需要水,可它上下翻腾就是倒不出,即使偶尔溅上几滴也管不了大用。所谓转语乃是悟心人讲出的悟心话,决不象某些人想的,只要说几句出格的话就是,那只能骗骗门外汉,若遇上识路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你引到阴沟里去了。因此既然叫它转语,首先必须是悟了的人道的才行,其次要象大河决堤一样,一句出口,则万千转语皆会下得,偶尔碰上的一二句根本不算数!就好比刚才是的蛟龙,何时等到把潭边的堤岸冲开,一池清水喷薄而出说,那龙才能腾空而去。

    现在禅宗论坛中也算见识了不少的禅客,说句得罪人的话,大多是在玩文字游戏。有的人下语看似惊奇,那不过是聪明伶俐,记持而成,并非从自家胸襟中流出,纵有惊人之语,又与本分事何干?道个无名无心,虽然有顺语下搭之嫌,但也还算不错。因为我们的自性无形无相,周遍法界;我们的绝待真心含融万物,总括诸法。此性无可表,此心亦无可名,“说似一物即不中”,如果硬要用一个具体的名目来称之,则立时即死在句下。可是后面的话问题就来了,既然已经说无名无心了,却非要指出那个东西识得冷热,在画好的蛇下面还要再添上几支脚。他的意思是在说,能知冷热的不是我们的肉团心,而是我人本具的佛性,他已经见到这个佛性了。

在《楞严经》世尊引导阿难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告诉他自性并不在某一个具体的器官里。随后又告诉一切根、身、器界等等皆是如来藏,自性不在别处,就在你面前的一切事物上,所谓“百草头上祖师意”也。如果只认冷热以外的那个能知,那么能知的自性,和所知客体自然又成了两个东西,如此则又回到错以识神作主人的老路上去。这看似微小的差别,实乃是天地之隔,此一句错了,则前边任你曾下多么精彩的语言,也总归是错。就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有一个环节断了,则整条链子即不成其为锁链。

   公案既是学人检测自己的舞台,也是善知识接引后进的极好机会,若于祖师言下一瞬间当下会取,自可得无尽受用。前次提到的南泉勘庵主公案,那庵主因为脚跟不点地,眼睛不亮,故被南泉瞒过,若是心机快捷之人,于南泉道出“赚我来!”时豁然醒悟,蓦地转身,即不负那老贼探水一场。

     举着这些事例,只是希望大家对于修行一事,应该脚踏实地,莫着在花哨的事情上!古人机锋打得好,那是他心中计较已尽,再无半毫纤尘,是以答语张口即来,全无一丝造作。现在人乃是为禅而禅,一两句转语亦须百般计较,千般思索。古人句句发自心田,故出口尽成妙谛,现在人字字皆须揣摩,虽下语妙而总不相干。修行最要者全在老实二字:你若真有悟处,虽然不会下语,别人亦埋没不得你。你若不会,即使禅机打得再好,别人亦高抬不了你,何况即使说得几句顺口溜,与生死更无半分干系!这样讲恐怕会得罪一些人,真实目的乃是希望大家通过对公案的学习,了解古人心行之所在,以认清进修之方向,若语有不当,还望诸位见谅!
                          狮子常君

评论:

  • 器材:[2010-05-14 14:12:38]
  • 抱一:
    看罢此文,方知尚有明眼过来人,实在我等之幸,真修行唯老实了去!:)[2011-09-30 15: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