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丛林,佛茶清心!
分类: 禅茶一味
日期: 2008-10-17 10:1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axir.html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僧家种茶、制茶,以茶汤供养佛菩萨、待客和自奉,茶已成为法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南朝宋时,武康小山寺僧释法瑶“饮茶益寿”。唐代,湖州诗僧皎然品茗悟“茶道”。茶圣陆羽自幼与佛门渊源至深。而赵州从谂的“吃茶去”更是开创了“茶味一如”之先风。
    九华佛茶:仙铛气味冷芝耳,僧碗芳香点茗芽
    九华山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相传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与五台、普陀、峨嵋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九华佛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清刘源长辑《茶史》记载:“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金地藏新罗国僧,唐至德间渡海居九华,乃植此茶。”
    相传,被尊为“金地藏”的新罗国王近族金乔觉居九华山时,招道侣于煎茶峰前,汲泉煎茗,并写过“添瓶涧底休招月,煮茗瓯中罢弄花”的诗句(见《送童子下山》)。南宋陈清隐《煎茶峰》云:“缓火烘来活火煎,山头卓锡取清泉;品茶懒检茶经看,舌本无非有味禅。”
    有关九华山的茶事,以青阳人陈岩的《九华诗集》为多。其它如明代夏树芳的《茶董》以及万邦宁所辑之《茗史》亦有记载。
    九华佛茶品质奇佳,南宋周必大《九华山录》云:“至化城寺,谒金地藏馆,僧祖圆瑛献土产茶,味可敌北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亦盛赞池州名茶“九华一品”。而品质冠绝全山的,莫过于十王峰南麓道僧洞的黄石溪毛峰和十王峰北麓的闵园毛峰。1915年,黄石溪毛峰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九华佛茶以黄石天云、九华大椭圆叶、九华长叶等有性系良种为主,1984年恢复生产。历史上,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名茶。此外,还有道僧天云、西竺云雾、双溪早芽等。
    九华山水品亦优,据记载:有17溪,13涧,29泉,10池和10瀑之多。唐代费冠卿隐居九华山时,尝以少微峰碧玉泉烹茶。
    2003年仲春,笔者第一次赴九华山。在神光岭头月身宝殿住持圣富法师处,首次见识九华佛茶,并惊羡于佛茶之清芬袭人。
    次年孟春,青阳友人寄赠黄石溪毛峰和九华佛茶,品试,叶如雀舌,根株颀硕,茎条修长,开汤时雾气结顶,香味醇雅持久,品后“圆润祥和”,舌本留香。心仪之余,遂二上九华山,并觅得佛茶近十种。在位极九华八百寺院中地势最高之古刹——天台禅寺,还承蒙住持宏学法师垂青,得以一品地藏云雾茶。
    2005年季春,笔者第三次登临九华山。在观音峰通往天台正顶的山道上,笔者向宏学法师探询九华茶事,可得到的答复是:现时僧侣已不参与种茶、制茶了。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普陀佛茶:满碗轻花别有春,津津舌本凉芬起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自古以来,僧侣在普陀开辟茶园,栽植茶树,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产茶史。明屠隆“普陀山十二景” 有“静室茶烟”,今普陀山北部有“茶山夙雾”景。
    普陀佛茶有小白华山茗、佛顶云雾茶、云雾佛茶、补陀茶、凤尾茶等多种别称。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普陀老僧贻余小白岩茶一裹,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引,觉凉透心腑。僧云:‘本岩岁止五、六斤,专供大士,僧得啜者寡矣。’”
    清陆廷粲《续茶经·茶之出》引《普陀山志》言:“茶以白华岩顶者为佳”。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重修南海普陀山志》云:“茶山,在白华顶后,自北亘西,其地最广。中多溪涧,山上多产茶茗;僧于雨前采摘供用,可治肺痈、血痢。” 另据《浙江通志》引《定海县志》记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普陀佛茶,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
    此外,明代李桐,清代汪士慎、厉颚等多有颂咏。清光绪时,普陀佛茶入贡。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
    自1994年起,笔者曾三次赴普陀山。2004年春,在普陀第一丛林“普济禅寺”品佛茶,并聆听全山方丈戒忍法师讲经。返程前,得当地友人相助,喜获雨前珍品普陀佛茶二两。抵沪后,连夜品试,竟觉通体清爽,妙至空灵境界。拍案叫绝之余,叹为“清心第一茶”。
    次年,因俗事相缠,计划中的普陀寻茶未能成行,但身虽未至,心却早已神往。好在舟山茶友善解人意,寄赠普陀佛茶两种及茶点“观音饼”,使笔者心愿得偿。
    2006年季春,笔者不仅在普陀法雨寺一品佛茶,还在佛顶山茶园邂逅了一位陆姓阿婆,并觅得其自采自制的三款佛顶云雾茶。茶缘之佳,令人欣喜。
    目前,岛上茶园均归属于普陀山园林管理局。在龙湾,有一家隶属于该局的茶工场,负责加工和制作“洛迦山牌”普陀佛茶,并在息耒小庄西侧“普陀山农副产品专卖店”和邻近的“游客服务中心茶座”定点出售。除此,皆为岛外所产,品质与本山佛茶不可同日而语。
    普陀佛茶青翠香洁,以梅福庵灵佑洞清泉水瀹之,相得益彰。初道滑润蕴玉,进而味醇宜人;二道圆融,滋味清馥,茶香浓郁;三道渐觉齿颊含芬,香清韵足,回甘绵长,“小周天”间,如入莲界妙境。此时,如默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可益增茶味,增长善根、善念、智慧;祈明心灵性,悉发菩提心。



上传图片:[/url]


上传图片:

海印池,红莲花

上传图片:
[url=]海天佛国[/url]



上传图片:

空门不空

上传图片:

    径山禅茶:碧碗茶香清瀹乳,红炉木火生暖烟
    径山位于浙江临安、余杭之间,属天目山脉东北峰,为堆珠、鹏抟、宴座、凌霄等群峰环抱。据传,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僧人法钦在宴座峰结庵,后建成径山寺。陆羽流寓江南时,曾在径山一带考察茶事。王敷《茶酒论》云:“越郡余杭,金帛为囊。”苏东坡曾三上径山,并留下《游径山》诗赞。
    径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时,径山寺盛行“茶宴”,并且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规则。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和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圆尔辨圆、南浦绍明先后嗣法于径山寺,归国时,带去茶典和茶道具,并在东瀛传播“径山茶宴”和“末茶”之法。
    北宋叶清臣《述煮茶泉品》赞径山茶:“茂钱塘者,以径山稀。”南宋释咸杰有:“烹煎凤髓龙团,供养千个万个”和“一茶一汤功德香,普令信者从兹入”等诗句。吴自牧《梦梁录》则云:“径山茶,采谷雨前茗,用小缶贮馈之。”
    明初谢应芬《寄径山颜悦堂长老》诗曰:“每忆城南隐者家,昆山石头径山茶。”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言:“盖西湖南北诸山及渚旁邑产茶,以龙井、径山尤驰誉也。”又据《临安县志》载:张京元游径山,赞“泉清茗香,洒然忘疲”。
    清谷应泰《博物要览》:“杭州有龙井茶、天目茶、径山茶等六品。”刘源长辑《茶史》“两浙诸山产茶最多……临安之径山、天目,皆表表有名。”陆廷粲《续茶经》引《浙江通志》:“杭州钱塘、富阳及余杭径山多产茶。”
    另据余杭旧志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山坞,出者多佳品,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开山祖法钦师曾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
    径山茶,又名径山香茗、径山毛峰。1978年恢复生产,属烘青类绿茶。
    2005年孟春,余杭友人亲自上山采制径山茶,并惠赠笔者一小袋灵霄峰明前径山茶,形卷曲,细嫩显毫;色绿翠,茶香清郁;汤碧莹,滋味清鲜。其后,每逢春茶上市时节,笔者均会收到该位友人惠赠的径山茶,一段径山茗缘,由此缔结。
    同年,笔者赴双溪问陆羽泉。在杨柳岸边,沐浴晓风,品试径山茶,仿佛清金虞《径山采茶歌》“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之意境。
    去岁,与友人一行赴径山探寻茶事,游览了兴圣万寿禅寺。在藏经楼附近,发现一口“龙井”,传说唐代法钦和尚就是在此井边栽种茶树的。北宋蔡君谟游径山时,曾汲龙井泉水煮茶。苏东坡在《次韵杨次公惠径山龙井水》诗中题注:“龙井水洗病眼有效”。
    因为杭州西湖边亦有龙井,故径山龙井又名“小龙井”,泉水甘白,清澈可鉴,想来瀹茶甚佳。
    径山寺后,有一片茶园属于庙产,每年有少量径山禅茶出品。但据了解,宋代风行一时的“茶宴”,已日渐式微。
    笑按:题图为余杭径山万寿禅寺。


上传图片:[/url]
径山茶园

上传图片:
[url=]径山“龙井”[/url]

兴圣万寿禅寺御碑

上传图片:
[url=]径山寺一隅[/url]

上传图片:

径山茶山

上传图片:
[url=]径山茶茗[/url]

径山农家茶

上传图片:
[url=]径山禅茶:)[/url]
上传图片:

径山,晨曦

上传图片:
木樨,清茗

茶之“三德”
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
茶之“六度”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评论:

  • 元因: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0皆大欢喜0”由“元因”加为精华博文!
    [2008-10-18 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