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与现相
分类: 法义论辩
日期: 2008-12-22 21:2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bku9.html

我与整合一场见解的争论,经过几番论辩,孰是孰非想必大家自有公断,鉴于对方实属冥顽不化,继续辩析已无必要,到此本该尘艾落定,就此打住。但是想到坛子上与整合有相同、相似错误见解者还大有人在,古语谓欲南辕不能行北辙,为助彼等早日去迷归悟,息妄见真,本人姑且把整合知见中谬误失当之处再详细剖析一下,以期对当机者能有少分启发。

我和整合矛盾的焦点在于:整合认为地上菩萨不能恒时亲见如来藏,只能有时亲见,有时回忆;本狮子则以为地上菩萨于能够恒时(指生心即见,是有条件之恒时,非无条件之恒时)亲见,根本不存在有时亲见,有时回忆的情况。之所以会有这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我二人在所见的对象和见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亲见与回忆的必要条件看,整合这里是把如来藏的所现之相——法相——作为所见的对象,以内根了外尘所生之现量觉识为认识手段,以入根本定为必要条件,因不能实证如来藏的真实体性,故所见为假;本狮子则以如来藏的本体——法性——作为所见的对象,以内根了外尘所生之比量觉识为认识手段,以对境生心为必要条件,因能够实证如来藏的真实体性,故所见为真。现量为假,比量是真,听起来是不是不大对劲?别着急,谁真谁且容俺为诸位客官慢慢道来。

先说整合的错误,咱们以他的“回忆”为切入点。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凡是能够被我们思想意识回忆的,不管是外之“实有”境像,还是内之意识造作而成,一定是有形象、有质碍、有色感,能够被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了别的事物,反此则只能想象,而不能回忆。佛教因明学也是持相同的观点,并将前者称之为现量境,后者称之为比量境。认为现量之境能够回忆,比量之境由于无法成为回忆这种心理活动直接的对境,故不能回忆,而只能作为回忆的近取因,引发出我们对与之相关的现量境的回忆。比如隔山见烟必知有火,见烟为现量,由见烟而推知有火为比量。所见之烟事后能够回忆,推知而有之火因为没有真实之量,则任何时候皆无法回忆。

现量境由于观待的方式不同,在因明学上又被分为真现量与似现量。真现量的定义是:五识缘境,不加筹度,现量直觉,感性认识;似现量的定义是:独意缘境,非直觉境,缘不真实,理性认识。在这里,真现量是真实的,似现量是虚假的,要想得到真现量境,就必须在你的前五识上生起清晰如量而又能够明辨的觉知,否则即使法尘真的存在,也不会有真现量之境像产生。比如你在看电影时,真正看到的现量之境其实并不是什么图像,而是眼根领受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但是因为不能在眼识上成像,所以无法产生现量境;眼识所领受的明明是一个个固定的图像,但是因为不能被自己清淅了别,所以也不能产生现量境。最后,只有那象河水一样流淌的画面能被你如量而又清淅地感知与了别,生成现量境,于是事后才能被你回忆。显然,整合同志想回忆的如来藏肯定是真现量之境,而不可能是似现量之境,因为入根本定时只能产生前者,而不能产生后者。也就是说,如来藏如果能够被回忆,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形象、体色、质感等等,以在我们的前五识中建立真现量境,这是整合之立论得以成立的必要前提。那么如来藏到底能不能在你我的根识之中形成真现量境呢?各位不妨自己看看《佛学辞典》上对其所下的定义,自会知晓。

由此可知,整合的“回忆”说已经陷于自相矛盾的二难之境:如果“回忆”是真实的,则亲见的对境必同于世间心色所显之有为法,此因与经典上对如来藏的界定相背离而无法成立;如果亲见的对境是真实的,则因其本体的无形无象无质无色之性,在根识上无法生起真现量之觉知,致使所谓的“回忆”无以建立。由于整合本人已经在二者之中做出了选择:坚持“回忆”能够成立,于是在事实上就否定了自己的第一个立论前提——亲见如来藏。以自己的果来否定自己的因,从而从根本上将自己的立论完全推翻。

至于根本定的官司,整合的表现就更可笑了。本来任何名词都是用来诠释概念,表达义理的,根本定也不例外。你既然引用了这个词汇,用它来为你的立论建立依据,就有义务将其所诠释的概念阐述清楚,可那位同志却始终拒绝这么做,总想着耍些偷梁换柱的手段蒙混过关。本来《佛学辞典》上解释得很清楚,说此定:“又作根本禅、根本等至、八定根本、八根本定。略称根本。四静虑(四禅)与四无色定等八者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二种。身仍在欲界,未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时,以其修行完全断除下地之修惑,其所得之上地定,称为根本定”。但是因为根本不能用来当作他给登地菩萨规定的亲见如来藏的条件,于是才在那里百般抵赖。其实就算他迟迟不肯给这个根本定下定义也不要紧,既然叫某某“定”,它总跳不出是咱们心识的一种寂止状态这个圈子吧?菩萨入出根本定,只是表明随着他的心识状态的改变,他用来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所观待的对象的本质发生了改变,这一点人家益希彭措堪布说得甚分明。你当如来藏这玩意就象那藏在深闺中的漂亮美眉一样,非得掀开厚厚的帘子才能看得见?如果真的这样,它还能炽然无间地为你说法吗?还什么菩萨只有入根本定时才能亲见如来藏,出根本定起烦恼了就不能亲见如来藏,人家六祖大人明明说过:“真见性人,抡刀上阵亦见。”这不就等于告诉咱,真登上大乘见道位的菩萨,别说起烦恼了,就是抡起刀来与人拚命的当口,恨不得当下连自己的亲妈是谁都忘了,也一样在念念亲见如来藏吗?至于菩萨于起心动念间到底是怎么见如来藏的,我前边的杂谈已经说过,后边也还会再讲。本来我以为凡是读过《坛经》的人,起码在见解上应该不会再犯智隍和卧轮二位的错误,谁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整合所以会犯如上错误,说到底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如来藏,什么是实相与现相,他根本不知道菩萨怎样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它的本质,借助万千幻化的法相去亲见如来藏。明心见性也好,亲见如来藏也罢,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明白什么是实相,什么是现相,并进而正确地认识与理解这二者相互之间究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实相与真如、佛性、如来藏等等都是同义词,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现相是实相所起的作用,有广狭之分,狭义乃《大乘起信论》所说三细之一,广义则可泛指一切显现而有的心色之法。实相者,万法之体也,虽无相然复无不相,体自寂寂妙用恒沙。现相者,万法之表也,虽无性然复无不性,红花绿叶尽显祖意。明实相者,体无生之理,勘世俗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达现相者,会无灭之意,悟世俗之一切现象均为真实。实相无相故,是以如来藏绝对不可被你我的根识现量了知;现相无性故,所以如来藏能够由你我的正智比量悟达。

我与整合虽然都有认为菩萨能够亲见如来藏,但这是词同义不同。对方的“亲见”是现量见,而我的“亲见”是比量见。为什么现理不能见实相,比量确能见实相?咱们可以打个比喻。如果我问你虚空在哪儿,你会给我指指头顶,可如果我再接着让你把头顶上的虚空给我现量地指出来,你能做到吗?显然不行。山河与大地、蓝天和白云,因为都有形有质、有色有相,可以让你我在自己的心识上建立真现量境,而虚空无形无质、无色无相,不具备现量所需的必要条件,不能建立真现量境。因此,在你我头顶上除了蓝天和白云外,你无法给我指出一个叫虚空的东西出来。你所能做的,其实只是用“有”来为我比量地描绘一个“无”,把这么个相待而成的“无”命名为虚空。这并不是你无能,而是虚空本来即如是。

蓝天有色相,能取现量境,生有相见,可以回忆;虚空无色相,只可取比量境,生无相见,不能回忆。好在我是个明白人,当我面对蓝天时,我不会愚蠢到以为蓝天即是虚空,明白蓝天不异虚空,不但明白蓝天不异虚空,也明白白云同样不异虚空。而且我不但知道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不异虚空,不管见蓝天还是见白云都知道也就同时见到了虚空。而且我还知道自己内心的蓝天、白云也不异虚空,不管见蓝天还是见白云都知道也就同时见到了虚空。所以除非我不睁开心中的眼睛,不起心不动念,只要睁开心眼睛,起心动念了,不管看见的是蓝天还是白云,我都念念由比量的观待而得知我已经见到虚空了。所以我不但知道自己永远都只能回忆头顶的蓝天,而不能回忆头顶的虚空,还知道自己永远都只能回忆心中的蓝天,而不能回忆心中的虚空!人人都说自性难见,这第一难首先难在找不准方向,总想着从现量上去见,对于一个象虚空一样无形无相的物事,就是熬到大海干涸了也见不到不是?如果你换个思路,从比量入手试试,说不定很怏就over了。有的人可能会问:比量怎么能见真实?比量都有是从思量分别中来,就算能见,又怎么可能不受注意力的变化情绪和妄念的干扰,而恒时不变,始终如一?且听俺接着分别道来。

先用比喻说明比量如何见真。喜欢军事的朋友都知道美国有隐形飞机,它可以吸收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从而躲避敌人的搜索以发动隐身攻击。想知道敌人在自己的头顶上狂扔炸弹,自己却连对方的影子都看不见是个什么感觉,嘿嘿!你可以去问问萨达姆大叔,他最清楚了。本来美国人认为他们这种飞机不会被任何雷达发现,是天下无敌,没有对手的,可想不到很快就遇到了克星——不起眼的捷克人居然发明了一种能够探测出隐形飞机踪迹的雷达!捷克人是怎么破了美国人隐身秘诀的呢?这就得从根上说起了。

雷达是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原理探测飞机的。稍有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波段长的无线电波会被大气层上部的电离层反射,波段较短的电波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普通雷达为了排除电离层的干扰,在屏幕上清晰反映出飞机的反射信号,彩用的都是短波频率的工作波段,一旦美国的隐形飞机把你发射的电磁波吸收了,你的雷达自然就成为聋子、瞎子,什么都看不见、听不着了。捷克人的聪明就在于他们的反其道而行之——你不是想隐形吗?那就尽管隐形好了,我要让你把自己的真形“隐”出来。于是他们变换了方法,不向飞机发射短频率电波,而是向着头顶天空的电离层发射长频率的电波,再在地面安置若干接收器。现在情况完全倒过来了,屏幕上有回波信号的是天空,空空如也的黑洞是飞机,有变成了无,无变成了有,现量变成了假,比量反倒变成了真,美国人的飞机就这样现出了原形。菩萨用比量的方法亲见如来藏,也是这个道理。所不同的是:一个由“无”比出“有”,一个从“有”比出“无”;前者是从现量(电磁信号)与非量(黑洞)的差别中建立比量,后者只能从现量本身去推知比量。前者能够思量,后者无法思量,能思则易,离思则难,故这二者难易之别实在不可以道里计也。要想知道菩萨怎样由现量建立比量,从而恒时“亲见”如来藏,就请耐着性子继续读俺后边的杂谈。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本来前次已经讲过,这里再阐述一遍,菩萨之所以起烦恼的时候还能“亲见”如来藏,是因为见如来藏之念与起烦恼之念是建立在不同的意识平台上,或者说二者工作的频段完全相异,相异则不互干扰之故。准确地讲,菩萨能“亲见”如来藏的根本智,与众生不能“亲见”如来藏的根本无明一样,都运行在同一个意识平台,也就是最微细的意识——微细流注上。微细流注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念头组成的,这些细得不能不再细的念头连接起来,象流水一样念念相续、念念无间、不断流淌,如此才能生成我们种种思想意识。菩萨的根本智和众生的根本无明,就建构在这种极为微细、极微小的念头上。

以前我在讲解“本基”的时候,曾经引用过普美彭措法王的观点。法王认为不论佛还是凡夫,当吾等心境相对时,我们阿赖耶识见分与相分相和合于本基上所生起的第一念都是一样的,既非智亦非愚,而唯是一“觉”,正智与无明是随后而起的第二念才产生的。第具体地说,能起这一觉的,即是生佛同具的母光明,所起的这一觉,即是生佛同具的本觉智。接着阿赖耶识的自证分对第一个念头所领受之境起了了别与判断,证自证分再对自证分的判断加以肯定,这即是第二念。能起这第二念的即是生佛同具的子光明,第二念若以所了之境为实有,即是无明;若以所了之境为虚幻,即是正智。第一念是真现量,而且是真中之最真现量,第二念是真比量,而且是真中之最真比量,凡圣之分野不在第一念,而在第二念:第二念觉即佛,迷即众生。佛之觉,是明觉,你我之觉,是觉明。明觉、觉明,字是相同的两个字,只是把前后顺序变了变,就成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觉上加明,觉明为咎”,我们比之于佛,真的就只多了这么一点点呀!

菩萨为什么能恒时亲见如来藏?就在于第一念和第二念永远是次第而起,又念念无间的。菩萨为什么能由比量而亲见如来藏?就在于第二念对第一念所显之像能够念念自起判断。只判断法性,不分别法相,故只有见而没有相,只能“亲见”而不能回忆。众生的根本无明也是这个道理,只判断法性,不分别法相,故只有见而没有相,只能“亲见”而不能回忆。他的问题不在于认识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即把判断的方向搞错了。

微细流注的第二念只了性不了相,能够了相的粗分意识产生于微细流注生起之后,它无法干预影响微细流注,所以菩萨即使起烦恼了也不会影响他亲见如来藏,众生即使不起烦恼了也不能促使他亲见如来藏。菩萨和众生第二念对第一念所显之像能自起判断,是本基法尔天成的功能。这种功能与那些较粗的意识功能不同,离一切有为造作,完全自生自显,只要你的根识不出问题,不管第一念所显之像是男是女、是明是暗、是美是丑,也不管当时的心境是定止还是散乱,它都于念念之间自然进行。

除了认识判断的恒时无间,菩萨能够恒时“亲见”还有一点,就是微细流注这玩意实在是太微细了,在我们的意识中埋藏得很深,以我等凡夫的心智水平,根本就观察不到它的存在,就更不可能用我们所能操纵、掌控的心识手段来干预改变了。想想大海吧!不管海面的波浪有多大,它又怎能将海底之水扰动分毫?!大海就是菩萨的心,海面之波如菩萨的烦恼,海底之水如菩萨的正智,要想让菩萨迷却如来藏,除非你能将整个大海倾覆!

所以说,不仅菩萨只要生心就可以恒时生起正智,恒时亲见如来藏,众生只要生心也必然会恒时生起无明,恒时不能亲见如来藏。谁要是想栽赃菩萨起烦恼时即无法亲见如来藏,首先就得先证明众生不起烦恼时即能够亲见如来藏,因为这二者就象黑夜与白昼一样你生我灭,此消彼长,势不两立,在此处能够成立的条件,在彼处于相反的状态下也必然能够成立。如果这样,势必会得出个成了圣也可以再退为凡,成佛了也可以再变成众生的结论,那岂不是要让魔罗大人乐开花了不成?哈哈!

说到这儿,可能又有人要问了:如果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只在于本基上所起的第二念,那为什么佛能于此念上转成正智,而我们却偏偏要转为无明?我们最初的无明是从哪儿来的?最初那尊佛是谁,他的正智又是从哪儿来?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种子!佛的正智来自他的智慧种子,你我的无明来自自家的无明种子,这就叫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错不了的。众生的阿赖耶识大多是污垢种子,菩萨藏识中清净与污垢相杂,佛的白净识中纯是清净种子,种姓不同显现上当然也就不同了平时咱们总值喜欢讲业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其实还有两个不可思议——种子力不可思议!缘起力不可思议!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在无量劫之前的本初劫,当法界一切有情初次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本来第一念时大家还都是法身佛,可所有人于刹那之后的第二念上都认错了,因为“觉上加明,”而导致“觉明为咎”,个个都因此堕落成了众生。只有一个人于第二念上认对了,并以此成了法界中的第一佛。不用说,认错了的人中包括你和我,而认对了的那个幸运儿据说就是现儿今的普贤王如来他老人家。当然,所谓本初只是理论上的,要想真的向前推,推导出你我迷失与普贤王如来觉悟的那一念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是永远也推不到头的。

写到这,忽然想起整合同志是反对“主人公见”和“自性见”的。当然他说的这二见与禅宗常说的“主人公”和“自性”不同,人家的“主人公”讲的是法身,“自性”是佛性。他批的则是以精神或物质实有常恒不变的本体常见,比如外道的神我就是典型的“主人公见”,甚至小乘的以四大种为实有之见也可以归入“自性见”。其实在大乘佛法,尤其是禅宗教法广为流布的中土,公开的“主人公见”、“自性见”早已灰飞烟灭,但私下的、隐藏的种种邪知邪见依然在许多自以为是的人心中大行其道。比如那个能象蓝天一样被回忆的如来藏,从骨里其实就是一彻头彻尾的“主人公见”、“自性见”。因为整合嘴里的如来藏与真如、佛性、实相什么的肯定是一个意思,是用来当作万法本原向外拍卖的。拿一个有形体色相,能够现量了知(这些可都是回忆的必要条件),还时儿能见时儿不能见的东东当本原,这不是“主人公见”、“自性见”又是什么?当然人家整合是不会认帐的,不过这不要紧,人赃俱获还要当面抵赖他又不是头一回了。反正不管从上下前后横竖左右哪个方向去看,那个能回忆的玩意与我们内道门所说的如来藏,都有了不相干。眼看着有些人时不时的总喜欢挥舞着正见大旗,四处讨阀别人一些莫须有的“邪见”,可手中的棍子却没完没了的朝自己的屁股上打,呵呵!这感觉实在比喝了几罐蜜还要甜。

不过您可别光顾着跟我一起乐呵,考量考量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也有许多与整合一样的邪知邪见?如果有,可就要仔细喽!

 

 
评论:

  • 小玲: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以戒为师”由“小玲”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2 21:56:02]
  • 小玲: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以戒为师”由“小玲”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2 22:00:34]
  • 老的时候下酒: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佛门清静”由“老的时候下酒”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2 23:40:53]
  • 杰布1565: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邬金林卡”由“杰布1565”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01:55:07]
  • 安修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修佛品易”由“安修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08:20:18]
  • 陈朝华: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北面海佛教”由“陈朝华”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08:55:42]
  • 陈朝华: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北面海佛教”由“陈朝华”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08:55:51]
  • 新浪网友: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道法研究”由“”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10:10:43]
  • 常明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禅悦人生”由“常明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10:50:26]
  • 我的天空:浏览,是一份难得的雅致;问候,是一种淡淡的牵挂;朋友,是一世难求的缘份;拜访,是一份真挚的友情。您的文章由“让心靠岸”圈加精推荐,祝舒心、愉快。[2008-12-23 11:40:37]
  • 叶芃工作室:恭喜!您的图文被推崇为经典作品。感谢您大力支持!愿共同抢救弘扬即将湮灭的传统艺术!
    ★★★★★≡≡≡≡★★★≡≡≡≡★★★★★
    ★『中国禅画艺术研究』【加精】 欢迎回访 ★
    ★★★★★≡≡≡≡★★★≡≡≡≡★★★★★
    衷心祝愿您吉祥如意!
    [2008-12-23 17:55:15]
  • 双人行999博客圈: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佛门弟子汇”由“双人行999博客圈”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18:40:32]
  • 法无: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禅宗共修会”由“法无”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3 21:45:29]
  • 五柳居士:奉献给人们欢乐,让无明退缩;超度众生的生活,理解平实中的般若。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居士写经”由“五柳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5 09:35:27]
  • 心宁: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由“心宁”加为精华博文!
    [2008-12-25 20:15:55]
  • 灵犀一机:在无量劫之前的本初劫,当法界一切有情初次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本来第一念时大家还都是法身佛,可所有人于刹那之后的第二念上都认错了,因为“觉上加明,”而导致“觉明为咎”,个个都因此堕落成了众生。只有一个人于第二念上认对了,并以此成了法界中的第一佛。【这段话典型的外道本初论,三藏十二部没此说,佛法是无始论,没有本初。如果本来是法身佛又会成众生,那你将来证会法身仍会堕落】[2017-01-18 1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