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末后句---《德山托钵不答话…
分类: 正法眼藏
日期: 2008-11-16 00:5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b82c.html
    德山托钵公案历来被视为宗门里最难懂难解之一则。什么是末后句?难道为师者还不及自己的徒儿,要徒弟“密启其意”以后才能参破末后一句,还要徒儿为自己来做授记?依文解义之徒见道此文只如面对着铜墙铁壁,浑无下口处。正因为这个公案不走循寻常理路,千余年来难倒之久参禅和,饱学之士,不知凡几。其实此公案并不难解,诸人之所以觌之不破,是因为你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当然勘之不透。如果能变换个角度,学会用岩头的头脑去思考,一旦揣摩准了岩头的心思,整篇公案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古以来讲解宗门里的公案,不出两种模式:或直解――条条缕析,层层深入,探幽入微,发明大义,将古人意趣之精要一一指陈,和盘托出。或曲示――隐真掩迹,含用藏机,堵塞悟门,截断解路,将学人推向孤峰颠顶、落魂崖下,以促其迷途知返,绝后重生。

   在正式讲解公案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这对我们有如开锁之钥。第一、什么是末后句?大家可能知道,宗门里有一些专门的名次、术语,并不来自经典,而是由祖师们自己发明创造的,比如三关、祖师禅,当然还有这个末后句。既然词是祖师编的,咱们就先来看看祖师是怎么为之定义的。乐普元安禅师之语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碧岩种电钞》一书曰:“到彻悟极处,吐至极语,更无语句过之者,谓末后一句。于至极一句不通凡圣,故云牢关也。”浮山远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指难之旨,不在言诠。”
    显然,末后句是用来表示悟境,衡量证量的,祖师们皆以彻悟本来、圆见实相,扫迷悟之情、荡凡圣之见,为会得末后句。末后句非指初悟本来,乃彻悟之人的境界,若约禅门三关而论,末后句为透过重关直入牢关,踏入法身向上以后的境界。因此末后句与脚跟点地一样,都是彻悟的代名词。会得末后句就是彻悟了禅,就是彻悟大圆满、大手印、心中心、念佛三昧,就是彻悟不二法门。
   很多人对末后句都有一种误解,把它当作简单的知见与情解,以为只要能说上几句相似的好听话,就是会了末后句,于是开口闭口总在稀奇玄妙上做文章,似乎这样就是解得末后句了,其实谬之远矣!会与不会末后句的关键,在证不在解。解语再多,答话再精,只要没有切实证到,就一概做不得数。

   如果我们细细体会的话,末后句其实有两重含义:一是“末后”,为证体,为得根本智;一是“句”,为起用,为后得智。“末后”者无他,但只回复自心本性而已,人依然旧时人,事依然旧时事,只是不再履旧时行履。普润禅师颂天台六即之究竟即的颂词说:“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义法新。”所以末后句从“末后”的意义上说,就是末后无句――末后本无句,有句非末后。真心无形,真如无相,言语不能到,思量不能及之事,哪有你开口处?因此古时堂头上的大德于接引学人际,若到末后一句时,客气点的大多背手回归方丈,不客气的就要棒喝交驰、拳脚相加了。

   “末后”说起来好象很容易,但真要想如实证到决非易事,即使以古人根基之猛利,一悟即彻、一彻即透者也鲜有其人。列举过黄庭坚、高峰妙、洞山价、五祖演等人悟道的公案,他们于初有所明以后还要再经过几次三番的跌跌撞撞,最后始悟末后之意,各位于此切不可颟顸笼统,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而昧负己灵。

   判别是不是证悟了末后,在不同宗派中有外、内、密三种标准:禅宗是外的标准,以破根本无明,证根本智为达标;汉地教下是内的标准,以《楞严经》的“破除六根,六解一(能所之能)亡,获证圆通”为达标;藏地密教是密的标准,以打开中脉,释放出脉内的智慧气,并将左右二脉与中脉贯通,使脉内的烦恼气转化为智慧气为达标。从表面看,这三者由密而内而外,依次是前为后之因,后为前之果――脉若通则根自破,根若破则无明自息正智自显。所以藏密以是否打通中脉作为证悟与否的标志,自有他的道理。不过这三者说起来虽然是三,本体上原来是一:无明若息正智若显,自然也就同时破了六根,通了中脉;六根若破,不但能够息无明得正智,而且中脉当然也跟着一起通了。根破脉通,当下即转八识成报身四智,以报身智内观空寂灵妙的心性,即法身智,法报二智就是根本智。以报身智外观法界万有即化身智,化身智就是后得智。

   末后句的第二句是末后无不句――末后万千句,无句非末后。体必生用,用必归体,故证体必会起用。学道人若果真见到自家灵明不昧的心性,识得真、见得透,稍假时日即会渐发无边妙用。到那时吃饭穿衣无非般若,飞花落叶皆可伤人,字字不离本位,句句涵摄万机,自然时时末后,事事末后矣。但这种事情非可拟思,非假造作,一定要任运自然,自生自显才算数。

    末后句不是只讲大话、空话,以见必起行故,因此“末后”之见一定会导引出“末后”之行,此“末后”之行即是向上之行。因最初既是最末故,虽在旅途不离家舍,随缘而常不二,日日历无边逆顺事缘,应小大广狭之机,繁兴常处那伽定;因最末既是最初故,虽处家舍而常在旅途,不二恒而随缘,虽定在那伽,不妨启用万端,大做梦中佛事,广度幻化众生。
根本验的是真假,重在到与未到;后得论的是机用,贵在圆与未圆。一般说来,凡得根本者,必能发起后得,但总要经历个由小而大,由薄渐厚,由偏入圆的过程。

   前边罗嗦了半天什么是末后句,如果你还拿不准如何是本公案中的末后句,咱们再看看岩头自己是怎么说的:“雪峰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意思是雪峰与我二人师承相同,所证之体相同,所明末后无句之理不异;而我与他风格不同,所起之用不同,所生末后无不句之智有异。这就明白告诉我们,他的末后句不是讲体、讲根本,而是说用、说后得的。

   接下来第二个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公案,搞清楚这点,你就有了开门的第二把钥匙。

    千七百则公案虽然看起来形式各异,花样繁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证体的,引导、指点你转识成智,息妄归真,认识自家本妙真心,比如黄庭坚的“吾无隐乎尔”和于岫大夫参紫玉、药山的公案;一类是起用的,验看你是否尽圣解、绝凡情,发起大机、大用,比如乌臼和尚“恁么消得”和德山挟复子的故事。证体的公案都是向心型的,不管故事里的堂头和尚从哪个点切入,如何去云山雾绕、海阔天空,但始终都在紧扣着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回到中心点上,让你证体,会得“末后”一着。起用的公案多为离散型的,从一个中心点(体上)向外发散,乾坤任你去,三界自逍遥,看你于真俗之际、权实之间如何展现自己的睿智与才用。宗门里的祖师在发大悟,识得“末后”之后,并不会就此罢手,还会多方参访,在打磨凡情荡除习气的同时,畜养后得,以透出末后之句。这种故事灯录里比比皆是,在南泉与赵州、沩山与仰山、雪峰与玄沙师徒之间的酬唱诋对中,更是屡见不鲜。现在这则德山托钵,就是起用的公案。

    证体与起用,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观察的视角也不一样。这一点不但初学之人浑然不觉,就是许多自以为博学的“老师傅”也难明所以,每每拿起用的当证体的解,在那里指橙为桔,鸭鹅不分,因而不论怎样拈拿,总是无法切中要害。是证体的就讲体,是起用的就言用,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可谓泾渭分明不滥清浊,五岳彪然各彰其秀。读之如清泉入口、醍醐沾唇,何其清洌!何其畅快!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手里有了两把开门的钥匙,现在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篇德山托钵的公案:

  “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法堂。”
本公案发生于公元862年,其时德山已年整八十,雪峰也刚好四十岁。从时间上推测,雪峰已然经历了鳌山悟道,在精神上完成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对乃师德山也从最初请教:“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变为直斥其:“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甚么处去?”从拍马屁到捋虎须,由询其体到辨其用,果然与此前大为不同。

   话说德山一日见饭点到了,当饭头的雪峰还没击鼓鸣钟,德山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也等不得别人相唤,自己拿着碗就直奔斋堂而去。那德山大侠虽被公认为古今禅门第一恶口之人,但持戒甚是严谨,看样子一直在过午不食。这就象莲花生大师说的,纵然见解高过须弥,也应取舍因果如粉末,德山的行持操守实在可以永为后世楷模!

   “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乃曰:‘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甚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
   德山小心持戒固然好,但也不能坏了宗门里的规矩呀?这不问罪的来了。雪峰数落开了:“我这还没敲钟打鼓呢,你拿着个饭碗瞎跑个什么?”雪峰这是在以俗喻真。从俗来讲,丛林与军营一样,也是个讲纪律的地方,不管起床吃饭,还是上堂参请,都得讲求规矩,听从号令。钟鸣鼓响方托钵就食的规矩你这个堂头和尚不会不懂,既然懂,就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现在我还没敲开饭的钟,你居然不请而自来,这不是带头破坏规矩吗?嘿嘿!别看你是只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只要落在我手里,我照样得咬上你两口。

   从真来说,钟鼓喻事。钟鸣鼓响方托钵就食,喻真心随方就物、随缘应事,钟鼓未鸣即托钵就食,喻事缘未生而妄情乱起,妄心乱动。大家知道,我人的真心是妙明而不住,空灵而无相,虽体自寂寂,而妙用恒沙。事情未来时,自可安闲守寂,自在逍遥。钟鼓已鸣、事情已来时,正好随缘赶赴,起用万端。如果钟鸣鼓响时还在沉空滞寂,充耳不闻,落在死水功夫里固然不好,钟鼓未鸣自己就跑到斋堂里来,当然就更不对了。雪峰在这里以俗事喻真理,要看看德山有何作略?结果德山片言未发便归方丈!这事如果换了咱们,谁能象德山一样忍气吞声?

“峰举似师(岩头),师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

  岩头与雪峰一直是最好的道友,雪峰会得末后之事,全赖岩头点拨,虽年长其六岁,然一直以师兄相称,敬如己师,不管遇上好事坏事,都得跟岩头汇报汇报。不过私交归私交,岩头对雪峰的末后句(后得智)却始终不大看得入眼。雪峰后来主持千五百人道场,岩头却只做得个撑船摆渡的艄公,半是因地法缘不同,半是岩头门槛太高,机锋太峭,故曲高而和寡也。

  现在岩头听雪峰把事情的来由一说,当下即道:“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将两人各打五十大板。德山托钵公案有两个难解的地方,第一个就在这儿,难道他师徒二人真的都不会末后句?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末后句是“末后之句”,不要简单作“末后”理解;二是岩头的话是一虚一实,一真一假,不可全做真做实去理会。如果单就字面来理解,岩头是在说德山与雪峰皆是真心未证,真性未现,根本未得。且不说德山是个举世公认的得道高僧,断不会如此,就是雪峰也是岩头自己当年在鳌山亲手调教出来的,恁么道岂不是在打自己的嘴巴么?
 岩头打雪峰板子,是真是实,是“直中取”,因为雪峰真的不会“末后之句”。那么雪峰究竟过在何处?大家一定都知道临济的“宾、主”句吧?宾、主有两重含义,一重是辩道眼之明与未明,有主验主(明眼人验明眼人)、主验宾(明眼人验瞎眼人)、宾验主(瞎眼人验明眼人)、宾验宾(瞎眼人验瞎眼人)四句;一重是临机抵对时的主客之位,以验人的、掌握话语主动权一方为主,以被验的、在话语中被动的一方为客。主客双方在你来我往之中,各秉己机,各抒己用,绝不可乱了方寸。在大小德山的交锋中,按照第二种宾、主之位的规矩,雪峰与德山分居主、客之位。正常的路数应该是雪峰出题目,德山答卷,再由雪峰判卷,该打勾打勾,该打叉打叉。现在德山答出了末后句,雪峰居然一点不识,什么话都没说就把德山放过了,这叫“失机”。

   本来向跟德山主验主的,现在因为不识的人家末后句,把自己打成了宾验主;结尾时勾勾叉叉一概没有,不该放的时候把人给放了,又丢失了言语中的主位。一句中双失二机,岩头的板子打得可一点也不冤。这一点上雪峰的师弟兼徒儿玄沙比他这会可就强多了,爷两个日后也经常在一起比比划划,每次比划完了玄沙都忘不了加上一句“老和尚脚跟不点地在。”不是雪峰脚跟真不点地,而是玄沙在做自己的结案陈词,这才叫权实并举,体用相合,函盖相投。。

    反过来,岩头打德山可就是假打、虚打,是“曲中求”,因为德山的不答话里边既有体也有用,既含权也含实,他不但会末后句,而且简直答得惊天动地,精彩绝伦!且看――末后本无句,故托钵而不答话,以摄体;末后无不句,故无话而无不话,以摄用。钟鼓未鸣即托钵奔赴斋堂,不合丛林规矩,既知理亏不做辩解,一言不发便归方丈,是应权;体不碍用,用不伤体,波虽兴而浪不作,纵然倾湫倒岳,不曾湿却半片袈裟角,是应实。我猜想雪峰当时对着不答话的德山,一定是想提而不能(别说他不能,就是释迦亲来也提他不起),欲舍而不忍(摆下了擒贼的天门阵,怎能就这么看着贼人大大方方地来,又大大方方地去?),可最后还是丝毫奈何他不得,由着他全身而来,全身而退。呵呵!谁让你会不得末后句呢?

    此时也许有好事者要站出来问:“莫非会得末后句就能拿捏德山么?”那是当然!君不见当初德山跑到沩山家里寻衅,仗着自己年纪轻,腿脚功夫好,喝了一声拔脚就跑,可人家沩山一句:“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就将其轻轻收于掌心,终其一生也翻身不得。岩头一句这老“不会末后句”,比之沩山犹有些子,莫说这一生,就是十生八生也管叫德山翻身不得。宗门里正话反说,似赞实贬,似贬实赞,乃常用之伎俩,德山家族老老少少更是皆好这口。岩头说德山不会末后句,正是赞他会得末后一句哪!其实雪峰于末后句也不是一点不会,只是还不深、不厚、不彻、不圆,遇到德山这样的老贼,勘他不破,有劲使不出罢了。

    那么岩头这一句“不会末后句”除了夸赞德山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当然有,因为他正憋着劲要找德山“密启其意”。究竟什么意要秘密去启,是本公案的第二个难点。先说这岩头为什么要借“不会末后句”来向德山呈启密意。大家都在路边买过瓜吧?寻常卖瓜人为了把瓜卖出去,都是拉住你讲他的瓜如何好、如何甜,但这种人若遇着德山,不但不会买他的瓜,还会赏给棒子吃。岩头对德山的秉性当然比谁都了解,所以他来个欲卖故留――我不说我的瓜怎么好、怎么甜,而是说你的瓜不好、不甜!于是――
     “山闻,令侍者唤师(岩头)去。问:‘汝不肯老僧那?’”

   德山听他话里有话,于是索性来个顺水推舟,不妨看看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师密启其意,山乃休。”
岩头献上蜜瓜,德山尝了以后连说:“嗯!味道不错。”于是两人一个开价,一个还钱,买卖成交。

“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
此处不可错会,德山来日升堂与寻常不同,不是因为从前不会末后句,现在让岩头帮着整明白了而高兴。自家地里能长出岩头这么个大大的甜瓜,这会别说德山,换哪路神仙来,也会乐得与寻常不同的!

“师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也只得三年活。’山果三年后示灭。”

   哈哈!这小贼得了便宜还要卖乖,把个老贼掐在手里,百生、前生也翻不得身也!

   岩头这小贼不但会得末后句,还发了宿命通,既知自己死期,也知德山死期。不过此乃圣末边事,不可做奇特解。法不孤起,仗缘乃生,缘谢法灭,灭灭非灭。佛既如是,德山既如是,你我亦皆如是矣。

   德山托钵公案至此已经讲完了,诸位若能明白岩头何以不肯雪峰会得末后句,自然也就应该知道我何以不肯郑南山的“末后句”。因为就算诸位真的会得那无言之言,也只是初识本心,初识法性,证得个“末后”在,于三关只是破了初关,距重关之后的那个“末后之句”还早着哪。若以为如此“便即天下太平”,以小富而求大安,须知岩头爷爷可不肯你在!

评论:

  • 大眼天尺:心隨業 流轉不斷 二相障 擋不住光芒萬丈 
    淚泉湧 迷途知返 見真實 破無明不在別處

    看见时间流动它对你无能为力 
    看见空间存在它无法把你包裹

    藏傳佛教圈 加精推薦 致谢 吉详如意


    [2008-11-16 01:35:19]
  • 大眼天尺:风花开三阳 童戏嬉鱼忙 
    春新茶却老 泉沸炉熏香 
    得闲坐上座 分与壶中天 
    万缘有公道 甘露公平分

    极乐甘露洲  加精推薦致谢[2008-11-16 01:50:17]
  • 陈朝华: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北面海佛教”由“陈朝华”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09:20:19]
  • 陈朝华: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北面海佛教”由“陈朝华”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09:20:29]
  • 高山下的花环:除了諸佛菩薩,除了真正學佛修行的人,沒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佛土圈”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12:35:33]
  • 踏沙采浪: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以戒为师”由“踏沙采浪”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12:41:05]
  • 豫丰山人: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道法研究”由“豫丰山人”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18:20:28]
  • 双人行999博客圈: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出于污泥,濯而不染”由“双人行999博客圈”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6 21:55:34]
  • 梅岭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修佛品易”由“梅岭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7 09:35:34]
  • 梅岭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修佛品易”由“梅岭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7 09:35:44]
  • 叶芃工作室:恭喜!您的图文被推崇为经典作品。感谢您大力支持!愿共同抢救弘扬即将湮灭的传统艺术!
    ★★★★★≡≡≡≡★★★≡≡≡≡★★★★★
    ★『中国禅画艺术研究』【加精】 欢迎回访 ★
    ★★★★★≡≡≡≡★★★≡≡≡≡★★★★★
    衷心祝愿您吉祥如意!
    [2008-11-17 16:41:13]
  • 常明居士: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禅悦人生”由“常明居士”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18 12:51:16]
  • 双人行999博客圈: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佛门弟子汇”由“双人行999博客圈”加为精华博文!
    [2008-11-23 16:29:36]
  • 东方觉悟社:[2015-01-21 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