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然回首
分类: 正法眼藏
日期: 2009-04-06 23:3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cmfw.html
   禅宗功夫,最难把握,明心见性,非同儿戏。南岳怀让禅师对六祖自呈心得时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五祖法演禅师对圆悟克勤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许多禅师在开悟后常说:“不知说个什么。”有一位禅师还说;“我当时如在灯影里行。”悟了尚且如此,何况未悟,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对禅宗的开悟而言,追求不行,不追求也不行,在这个狭逢里过日子真不是滋味。但对于参禅的人来说,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当然得倾毕生的心血精力力求破关斩将。如大慧宗果在对其弟子妙拴的信中说:
衲子参禅,要明心地;秀才读书,须当及第。读书五车而不及第,终身只是个秀才;唤作官人即错;参禅衲子心地不明,则不能了生死大事,终身只是个破凡夫,唤作佛则错。只这两错,实有怎么事——实无恁么事。言实有怎么事,言实有,则读书人及第做官者,时时见之;言实无,则参禅人作佛未尝目击。以此易彼,八两半斤耳……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大慧宗果禅师深知其中的厉害,也深知其中的矛盾,更知其中的机括,关键在于日用功夫。所以在他浩瀚的著述中,有关机锋转语,行棒行喝的并不多(他老师圆悟佛果克勤禅也一样),讲得最多的就是“日用提撕”一一日用功夫。下面再欣赏他的文章:
答楼枢密
不识别后日用应缘处,不被外境所夺否?视堆案之文,能拔置否?与外物相遇时。能动转否?住寂静处,不妄想否?体究个事.无杂念否?故黄面老子(即佛)有言: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著过去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过去事或善或恶,不须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到目前,或逆或顺,亦不须著意,著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机酬酢,自然合著这个道理。逆境界易打,顺境界难打。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定省少时便过了;顺境界直是个无你回避处,如磁石与铁相偶,彼此不觉合作一处。无情之物尚尔,况现行无明全身在里许作活计者。当此境界,若无智慧,不觉不知,被他引入罗网,却向里许要求出路,不亦难乎?……
    日用功夫,前书已葛藤不少,但只依旧不变不动,物来则与之酬酢,自然物我一如矣。古德云:“放旷任其去处,静鉴觉其源流。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自证自得处,拈出呈似人不得,唯亲证亲得者,略露目前些子,彼此则默默相契矣。示瑜:自此不被人谩,不错用功夫矣。大概已正,把柄已得,如善牧牛者索头常在手中,争得犯人稼苗。蓦地放却索头,鼻孔无捞摸处,平田线草,一任纵横。慈明(楚圆)老人所谓:四方放去修拦遏,八面无拘任意游,要收只在索头拔。未能如是,当紧把索头,且与顺摩捋。淹浸功夫既熟,自然不著用意堤防矣。功夫不可急,急则燥动;又不可缓,缓则昏但矣,忘怀者意俱磋过。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昔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著……严阳于言下大悟。又有僧问古德:学人奈何不得时如何?古德云;老僧亦奈何不得。僧云:学人在学地,故是奈何不得,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么亦奈何不得?古德云:“我若奈何得,则便拈却尔这不奈何。僧于言下大悟。二僧悟处,即是楼枢密迷处;楼枢密疑处,即二僧问处。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灭诸分别法,是法无生灭。……

(同上书)

大慧宗杲禅师这一席话极有教益,对悟前悟后的功夫都有说明,而且细致周到,为一般公案那种大写意不同,因其入世出世都有所细说,所以可以作为“心理分析”这门学科来对照自己。枢密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地位是如此的显赫。大慧宗杲的学生,有南宋名将张浚母子,名臣张九成等数十人之多,连理学大师朱熹,都爱读其语录而受到极大的启发。就现在而言,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公务员、实业家,若能细读这篇文章,想必会受到极大的启示,必然会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投入到各种复杂的工作之中,争取列光明的前景。
    从大慧宗杲的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参禅之不易。“衲子参禅,要明心地;秀才读书,须当及第”。无怪各大丛林的禅堂都挂有这样的偈子: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但是“心空及第”谈何容易,前面所介绍的那位高峰原妙禅师的经历,可谓得之不易。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在逆境中追求,意义比顺境中的追求大得多。也容易得多。能在顺境中有所追求,并能达到目的的,大概是“福报殊胜”的菩萨应世吧!许多人对禅的追求,的确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程度。在寺庙丛林中,百十号僧人,大多倾毕生之力也找不到了入头处;在社会上,那些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本来就“聪睿达识”,先天素质好,作点禅诗禅文也惟妙惟肖,但大多也未必有个入处。如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等,哪一个不是“兼、天地清纯灵秀之气”,但从他们的历程来看,只有一个“难”啊!下面我们看那位号称“佛眼”的龙门清运禅师的公案: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临邓李氏子。严正寡言,十四圆具,依毗尼,究其说。因读《法华经》,至“是法非分别思量之所能解”,持之以问讲师,讲师莫能答。师叹曰:“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卷衣南游,造舒州太平演禅师(即五祖法演)法席。因丐于庐州,偶雨足跌仆地,烦懑问,闻二人交相恶骂,谏者曰:“你犹自烦恼在。”师于言下有省。及归,凡有所问,(法)演即曰:“我不如你,你自会得好。”或曰:“我不会,我不如你。”师愈疑,遂咨决于元礼首座,礼乃以手引师之耳,绕围炉数匝,且行且语曰:“你自会得好。”师曰:“有冀开发,乃尔相戏耶?”礼曰:“你他后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太平(五祖法演)将迁海会(寺),师慨然曰:“吾持钵方归,复参随住一荒院,安能究决己事耶?”遂作偈告辞,之蒋山坐夏。邂逅灵源禅师,日益厚善,从容语言问,师曰:“比见都下一尊宿语,似有缘。”灵源曰:“演公天下第一等宗师,何故舍而事远游?所谓有缘者,盖知解之师,与公初心相应耳。”师从所勉,迳趋海会(寺),后命典渴。适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阅几上《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大悟,作隔日:“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开门少人过。”圆悟(克勤)因诣其窃.举“青林般土话”验之,且谓:“古今无人出得,你如何会?”师曰:“也有甚难。”悟曰:“只如他道:铁轮天子,寰中旨意’作么生?”师曰:“我道帝释宫中放赦书。”悟退语人曰:“且喜远兄便有活人句也。”自是隐居四面(山)大中底。属天下一新,崇宁万寿寺,舒(州)守王公涣之命师开法,次补龙门,’道望大振,后迁和(州)之褒禅(山)枢密邓公洵武奏赐师号紫衣。

(《五灯会元·卷十九》)   

参禅不易,先唐代云岩、香严、后如宋元高峰、都经千辛万苦,十年廿载方得究竟,如龙门佛眼禅师,也是费了若干周折,这一切,正印了辛稼轩《青玉案》中所描绘的:“众里寻他干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评论:

  • 惟有中华:诗词画语 /  时事内参  /  爱国者之家

    祝你牛年幸福[2009-04-20 20:15:38]
  • 璐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璐璐商场,如您所愿![2009-05-03 12: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