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心宗成佛之道,还假历地位修证…
分类: 正法眼藏
日期: 2008-10-17 22:13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axqh.html
此无住真心,实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何以故?非取果,故不可证。非着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以本净非莹,法尔天成。
    若论地位,即在世谛行门,亦不失理。以无位中,论其地位,不可起决定有无之执。经明十地差别,如空中鸟迹。若圆融门,寂灭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门,对治习气,升进非无。又染净阶位,皆依世俗名字分别,则似分阶降,不坏一心。譬如众生位如土器,菩萨位如银器,诸佛位如金器,土银金等三种器量虽殊,然一一器中虚空,遍满平等,无有差别。虚空即喻一心法身平等之理,诸器即况根器地位阶降不同。
    道本无差,随行有异,夫论行解,顿渐不同。现行烦恼有浅深,熏染习气有厚薄,不可一向,各在当人。业轻则易圆,障深则难断。只如登八地菩萨,亲证无生法忍,观一切法,如虚空性,此犹是渐证无心。至十地中,尚有二愚。入等觉位,一分无明未尽,犹如微烟,尚须忏悔。又若未自住三摩地中,不信心外无法,如患眼翳者,不信空中无花,以分别智,解心不亡,但缘他境,未住自地。如《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所云大菩萨者,即八地已上。若八地菩萨,尚心外见净土,以智缘理,不名自住。若十地菩萨,虽心外不见境,犹有色心二习。是以有颂云: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并名破戒者。故知若入宗镜究竟一乘门中,方云持戒,方云见道。

    且知见有四:一知而不见,初地至九地。二见而不知,即十地。三亦见亦知,唯佛。四不见不知,地前异生等。若得直下无心,量出虚空之外,又何用更历阶梯?如未顿合无心,一念有异者,直须以佛知见治之,然后五忍明其正修,六即拣其叨滥,则免堕增上慢,究竟圆满佛乘。
    若入宗镜中,则为普机。菩萨乘、不思议乘,依普门法,一位一切位。如善财一生具五位等,皆是普法相收,此普贤机,乃见一切所见,闻一切所闻,即普眼境也。普法相收者,以心外无法,故名为普。一切行位,皆在心中,岂不相收耶?
        
    所以〈〈不思议佛境界经〉〉云:
    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于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为住佛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住于一切诸地。须菩提言:大士!汝可亦决定住凡夫地耶?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以众生,其性即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是故我言,决定住于凡夫地也。须菩提又问言:若一切法及以众生,即是决定正位者,云何建立诸地差别,而言此是凡夫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佛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譬如世间以言说故,于虚空中,建立十方。所谓此是东方,此是南方,乃至此是上方,此是下方。虽虚空无差别,而诸方有如是如是种种差别。此亦如是。如来于一切法决定正位中,以善方便立于诸地,所谓此是凡夫地,此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菩萨地,此是佛地。虽正位无差别,而诸地有别耳。

    是知先得宗本,然后炼磨,于炼磨时,不失道本。如巧炼金,不失铢两。于圆渐内,阶降宁无?从有为而至无为,因生忍而成法忍。圆融不坏行布,坏则失全理之事,行布不碍圆融,碍则失全事之理。然虽理事一际,因果同时,生熟之机似分,初后之心不混。直至妙觉,如月圆时,始尽因门,方冥果海。
    如〈〈华严经〉〉云:
    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节录自永明禅师《宗镜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