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话头
分类: 正法眼藏
日期: 2009-05-05 14:26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d8dd0100d060.html
话头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自北宋末年的大慧宗皋禪师大力提倡以来,几乎成為禪宗的代名词。千年来,在话头下参悟的祖师不计其数;而由於祖师的亲身履践,也使参话头这一法,淬礪得更加善巧与精緻。
  参话头广受中国佛子欢迎的原因,在於它的入手处极為简易,但却开悟速捷,只要靠住一个话头,起疑情、参到底,就可以了脱生死。可惜的是,宗师隐没之后,参话头的运心方法没有完全传承下来,致使佛弟子或眩惑於祖师的机锋、公案、家风,而成為口头禪;或鄙於宗门知见浑吨的流弊,而弃如蔽屣。但其实在祖师语录中,保留了非常多实际用功的资料可供我们重新去认识它,只是一般人不太了解。惠空法师从祖师语录中认识到参话头的殊胜及运心方法,并选择它作為佛藏僧团的主要修持法门,也希望介绍给大家一同来薰修。

一、法门依据
贰、参话头的运心方法
参、参话头三要
肆、参话头可能面临的身心变化


一、法门依据  
一、主要典籍:  
(1) 《高峰原妙禪师禪要》(续藏122册)  
(2) 《天目明本禪师杂录》(续藏122册)  
(3) 《大慧普觉禪师语录》(大正藏47卷)  
二、参考典籍  
(1) 《圈悟心要》(续藏122册)
(2) 其它:如《博山参禪警语》(续藏122册)、《禪宗直指 》(续藏122册)等  


贰、参话头的运心方法
  「参话头」这一方法,不了解的人,总以為很玄奥,其实说破了,却极為平常。它的巧妙,就在「话头──疑情──参」一句话上。
   所谓「话头」,是在自己心头上提一句问话,如「念佛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麼?」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个疑问句!所以当我们提话头时,绝对不要动第二念去想,而是当下、直接去体会它本身所带起的那份疑问的感觉。那种没有办法解答、不知道答案的「疑问」,就是「疑情」。疑问的感觉保持住以后,我们会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这时在疑情之上,要提摄一种要去看透、追究的觉知照了的力量(近似於永嘉禪法「看」的感觉、「惺惺」的作用),是一种没有妄念下的觉知力。这股觉照力,因為疑情的推动,一直衝向心源深处去追究答案,这就是「参」。所以参话头的巧妙,完全表现在疑情使觉照力向心源推动的作用上。
  而如何从话头起疑情而参究,以下举两个实际的话头為例来说明:

一、拖死尸的是谁?  
  活著的人可以跑、跳、说话,但是一旦死了,就是一具尸体,一动也不动。想想看,活著时候的这个色身,跟死了以后的死尸,不是同一具色身吗?我现在这个身体,也是一具死尸,只不过它会走、会动。那麼,问题是──现在是谁在让这个身体动呢?是谁在拖著这个死尸呢?「拖死尸的是….谁~~?」

  当「谁」字被提出来的时候,心就定在「谁?」字上不动,保持住「谁?」,当下会有一种疑问的感觉。在疑情当下,绝对不要动念去思维答案;妄想来了,就再把「谁?」的感觉提起,昏沉来了,也只是专注在「谁?」的疑问上。然后在「谁?」的疑问上,心不动的惺惺地著意去看照、追究,这就是「参」。其它像「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麼?」都有类似的作用,都是在追究「谁?」。
  刚开始用功时妄想多,疑问的感觉很容易就跟著妄想打掉了;慢慢的,话头提稳了、绵密了,妄想不容易打进来,疑问的感觉也就能持续,参的力量就会慢慢增长。
  参话头就只是这麼参,这麼简单!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曲折的过程,参到疑情打破,就开悟了脱生死。高明的禪法就是如此,简单而有力量,愈简单就愈好用,最好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这就是它可贵的地方。

二、赵州為什麼说狗子无佛性?  
  禪门中有名的赵州和尚,当人问他:「狗子有没有佛性?」他说:「无。」我们都知道,佛说:「眾生皆有佛性」,狗也是眾生,当然也有佛性!蚂蚁、蚯蚓都有佛性,连鬼神也有佛性,狗当然也有佛性!可是為什麼赵州说狗没有佛性呢?这不是违背佛陀的教法了吗?

  所以当我们问:赵州為什麼说「无?」的时候,念头就停在这「无~~?」上產生疑问──「為什麼无?」可是心不准动念,连个「為什麼」都不要,只是「无?」;甚至连「无」字也不要,就只有疑。能够一直疑下去,那就是「参」。
  功夫上路以后,只要「无?」的念头一提起来,一切念头就被扫荡尽净,只有「无?」的疑情停在那裡,再进一步,就只有疑,一提就是疑惑的感觉,整个身心就在疑情当中。

参、参话头三要
一、大信心 首先,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信自己决定可以成佛;其次,要相信参话头这个方法,决定可以引导我们开悟,不管他人说其它法门有多好,绝对不丝毫移易。  
二、大愤志 相信之后,就要很努力,放下一切的参下去。也就是要有一决生死的承担力。常将「生死大事」放在胸中提撕,疑情参不破,如无常杀鬼守在门口,故要有「蚊子钻铁牛」、「担雪填井」般的死志,愈参不破,愈要参去!  
三、大疑情  (一) 疑以信為体、悟以疑為用──参话头的善巧,就在於「疑情」上,古人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正说明了疑情对於开悟的推进作用。但疑情的发起,必须建立在对法门的信心上,相信就这麼起疑参究去,决定可以了脱生死。所以高峰禪师说:「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得十分,悟得十分。」  
(二) 惺惺著意疑──所谓惺惺著意疑,其实就是参的状态。「惺惺」是指警醒、觉明的照了。对於话头上的疑情,要一直去觉了、推溯,但却不是牵动心意识的「想」,而是一种「离心意识参」的惺惺照了。  
(三) 只就一个话头上起疑──祖师说,古人也疑,只是不假话头,只疑自己的生死。后人不懂得疑,妄想也多,才给话头当柺杖、敲门砖。所以儘管话头很多,契机也有不同,但疑情只是一个,因此,要大家只在一个话头上起疑;一个话头上疑破,千疑万疑都破。否则东疑西疑,终不得成就。  

肆、参话头可能面临的身心变化  
一、头胀、胸闷 参的力量,是一股非常强劲的觉观力,初参的人,对方法不熟悉,加上妄想多,要想掌握这股觉观力,不自觉的就会费很大心力,心太躁进,影响气脉不调,容易有头胀、胸闷的现象。这时只要将功夫稍微舒缓一下,慢慢熟练之后,就可以改善。  
二、睡眠减省 由於觉照力强,只要参究的力量在,可以一直保持醒觉,可能晚上会睡不著,或似睡非睡。只要色身承受得了,可以一直用功,不必强迫入睡,等身体累了,想睡再睡。  
三、分别心减弱 参话头的觉照力,是针对疑情的。也就是说,它只专注在疑情上,而不旁騖其它。所以当疑情大到笼罩整个身心,对外界的反应,就显得迟滞,亦不想去攀缘、计较,分别心自然减弱,这是用功得力的正常反应,应自我策勉,更绵密的参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