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緣虛幻豈可強為

  或問:「古人得旨之後或孤峯獨宿或垂手入廛或兼擅化權或單提正令或子籌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絕無聞或聲喧宇宙或親嬰世難或身染沉痾。雖同趨少室之門而各蹈世間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達磨直指之真實自心也言乎異者異於各稟三世之虛幻緣業也以報緣觀之非樂寂而孤峯獨宿也非愛鬧而入廛垂手也擅化權而非涉異也提正令而非專門也雖弟子滿門非茍合也雖形影相弔非絕物也其畢世無聞非尚隱也其聲喧宇宙非搆顯也。至若榮枯禍福一本乎報緣以金剛正眼視之特不翅飛埃之過目耳安能動其愛憎取捨之念哉所以龍門謂:「報緣虛幻豈可強為。」演祖謂:「萬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緣。」茍不有至理鑒之不能無惑於世相之浮沉也。」

(摘錄自:佛教大藏經第 73 冊 中峰和尚廣錄)

回目錄

瑞鹿遇安禪師

得法於天臺。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有省。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時謂之安楞嚴

(摘錄自:卍續藏第 85 禪宗正脈)

回目錄

南嶽懷讓禪師
  謁嵩山安和尚。安啟發之。乃直指詣曹谿參六祖。祖問:「甚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恁麼來。」師無語。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箇會處。」祖曰:「作麼生。」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師曰:「修證則〈註一〉不無。汙染即不得。」祖曰:「祇此不汙染。是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摘錄自:卍續藏第 85 禪宗正脈)

〈註一〉:指月錄、傳燈錄、古尊宿語錄、正法眼藏為〝即〞

     禪宗正脈、五燈會元為〝則〞

回目錄

     

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澧州龍潭崇信禪師

  一日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來。吾未甞不指汝心要。」師曰:「何處指示。」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頭。何處不指示心要。」師低頭良久。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復問:「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摘錄自:卍續藏第 83 指月錄)

回目錄

真性中緣起

安國玄挺禪師




  初參威禪師。侍立次。有講華嚴僧問:「真性緣起。其義云何。」威良久。師遽召曰:「大德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中緣起。」其僧言下大悟。

  妙喜云:「一念未興時。不可無緣起也。」或云:「一念未興。喚甚麼作緣起。我也只要汝恁麼道。」

(摘錄自:卍續藏第 83 指月錄)

回目錄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張拙秀才

  因禪月大師指參石霜。霜問:「秀才何姓。」曰:「姓張名拙。」霜曰:「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張忽有省。乃呈偈曰:「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註一〉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妙喜曰:「驢揀濕處尿。」雲門問僧:「光明寂照徧河沙。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門云:「話墮也。」

(摘錄自:卍續藏第 83 指月錄)

〈註一〉:五燈會元、禪宗正脈、五燈嚴統、五燈全書為〝斷〞

     指月錄為〝破〞

回目錄

     

三界唯心頌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

  師頌三界唯心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山河大地。誰堅誰變。」

(摘錄自:卍續藏第 80 五燈會元)

回目錄

  師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溈曰:「闍黎莫記得麼。」師曰:「記得。」溈曰:「子試舉一遍看。」師遂舉。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師曰:「牆壁瓦礫是。」僧云。:「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國師曰:「是。」僧云:「還解說法否。」國師曰:「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云:「某甲為甚麼不聞。」國師曰:「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也。」僧云:「未審。甚麼人得聞。」國師曰:「諸聖得聞。」僧云:「和尚還聞否。」國師曰:「我不聞。」僧云:「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曰:「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於諸聖。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云:「恁麼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僧云:「眾生聞後如何。」國師曰:「即非眾生。」僧云:「無情說法據何典教。」國師曰:「灼然。言不該典非君子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師舉了。溈山曰:「我這裏亦有。秖是罕遇其人。」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溈山竪起拂子曰:「會麼。」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師曰:「未審。此人如何。」溈曰:「他曾問老僧。學人欲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他道:「直須絕滲漏始得。」他道:「還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裏。」師遂辭溈山。徑造雲巖。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巖竪起拂子曰:「還聞麼。」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該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於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得〈註一〉知。」

(摘錄自:大正藏第 47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註一〉:指月錄、禪宗正脈、五燈會元、五燈全書、五燈嚴統、正法眼藏為〝得〞

     。

     洞山悟本禪師語錄為〝可〞。

回目錄